芬兰滑雪队有个“老北京” 曾三次来中国 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

  • 2022-03-10 15:48
  • 环球时报

“我在这里就像个导游!”10月10日,芬兰选手马蒂赛拉宁来到北京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整整一周。四天前,这位单板滑雪运动员参加了北京冬残奥会单板滑雪男子越障赛UL级资格赛。虽然最后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但赛拉恩还是用流利的中文向《环球时报》记者讲述了自己在冬残奥村的生活,“我交了很多朋友,也介绍了一些外国运动员到中国生活。当然也有好吃的,比如羊肉串。”

因为父亲的工作,37岁的赛拉宁三次来到中国,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他将以“老北京”的身份向冬奥会志愿者介绍自己。这个“老北京”也有一个中文名字——刘迪。从上海到内蒙古,从新疆到北京,刘迪去过中国的许多城市。说到北京,他对三里屯、国茂和五道口了如指掌。刘迪年轻时住在北京市朝阳区的国茂公寓,上大学后在五道口的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中文。“大学是最美好的回忆之一。我记得隔壁是中国矿业大学,每天上学都路过。”刘迪回忆道。

刘迪从小就喜欢运动。“我从小就开始学跆拳道。后来搬到中国,想学武术和柔道。我在北京又一次接触到了滑板。”2002年,刘迪的左臂神经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严重受损,10年后他在北京接受了截肢手术。然而,这样的事故并没有结束刘迪的运动生涯。在偶然接触到残疾人单板滑雪比赛后,刘迪于2016年前往荷兰参加比赛,这是他截肢后第一次踏上雪原。“这项运动比我想象的要难很多,但我觉得我能坚持下来。”就这样,刘迪一路滑到北京冬残奥会。

谈及这几天参加北京残奥会最大的感受,刘迪告诉记者,“这条赛道使用了最好的技术,志愿者服务等各方面都非常周到,让我感到非常安全。”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