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帆板冠军殷健:从晕船到夺金 人生逆风而上

  • 2020-09-14 17:39
  • 华西都市报

2008年8月,在青岛,在微风中,十几名奥林匹克帆船和帆板运动员无助地被逆风气流“冲顶”。我看到远处,一个人绕过逆流,骑着小风。当她蜿蜒走过十几名运动员时,其他运动员惊讶地盯着帆板下的她。“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只有我能前进,以为我在帆板上装了一些机器,哈哈哈……”

12年后,在四川新津,微风在湖面上荡起了小小的涟漪。在赛艇的静水跑道旁,尹健和同事正在视察2021成都大运会的施工现场,腿上有很多包被蚊子咬了。

回忆起12年前他夺冠的那个夏天,殷鉴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尹健是两届奥运会的幸运儿,但她说她也有遗憾。

青岛的大风大浪让尹建头晕目眩

16岁时,尹健被来体校选妙子的教练吸引,因为他的身高。"当时我不知道这是什么运动。"从小生活在琼海的尹健,对帆板产生了依恋。直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尹健在国际比赛中一直被视为默默无闻的球员。结果她差点在选拔赛中失利,最终获得了奥运会女子帆板米级亚军。“回想起来,真的很轻松,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所有的比赛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

雅典奥运会后,尹健因伤于2006年退役,2005年全运会崩溃。“一个是受伤,一个是我最怕青岛的帆船帆板。”作为一个从小在内陆湖泊训练的球员,尹建说他的缺点是海域和大风。青岛的水文、风向、洋流非常复杂。“岸上没有沙滩,都是礁石,大海也是礁石,是小溪。”青岛的大风大浪甚至让尹健晕船。

筹备北京奥运会的最终决定是在2007年。“很简单。上一届拿银牌的时候肯定想更进一步。真的希望中国能实现帆船帆板零金牌的突破;另一个原因是,是否每个运动员在职业生涯中都有机会在国内与奥运会竞争。”

“怎么样,该比较实力了!”

思考了这两点之后,尹健非常努力地为北京奥运会做准备。那时候她是队里年龄最大的球员,但练体能是最难也是最难的。因为她膝盖旧伤,每天训练后需要两三个小时接受治疗。“3000米跑11分钟以上,上拉50次呼吸。”这样的体能水平,在现在的国家队也是“能打”。从2006年开始,尹健和教练组就在青岛训练。“有逆流的时候,有小溪的时候,有起风了的时候,有潮起潮落的时候,都印在我的脑海里。青岛终于从我害怕的球场变成了我的秘密武器。”

如果说殷鉴是雅典奥运会的黑马,那么为北京奥运会做好充分准备、竞技水平再上一个高峰的殷鉴,是志在必得的。

“我其实很了解自己的性格,属于思考和思考的类型,所以我精心准备了什么时候做什么,吃什么,甚至想什么,用一个框架来保护自己,形成一个模型。”但是在奥运村,经过十几天的比赛,尹健还是紧张得吃不下睡不着,事故频频发生。“我们起航成功了一半。结果我一开始一轮赛事就被另一个亚洲选手撞了。当时别人都在说殷鉴完蛋了。我立刻起身开始追赶,到了第三名。”

而尹健最引以为傲的是微风小溪的比赛日。当她优雅地超越其他所有外国选手时,她回头看着他们。“好了,是比较实力的时候了!哈哈哈……”

最终,尹健赢得了北京奥运会,实现了中国帆船帆板运动的历史性突破。

“可惜,应该和另一届奥运会比。”

殷鉴在两届奥运会上获得一金一银,至今仍有许多遗憾。“最大的遗憾是,从训练自己到参加奥运会的过程太慢了。可能是我比较晚,训练进度比较慢。”在外人看来,从触摸帆板到获得奥运会银牌,“十年磨一剑”不长,甚至很短,但尹健还是认为自己年轻的时候应该更加努力。“还有一个遗憾就是奥运会一金一银,但是我四次全运会都没有进前三,也没有拿过世锦赛。这很可惜。”

当然,最大的遗憾是,尹健在北京奥运会夺冠后选择了退役。“当时理解上有局限。我以为30岁的老兵都该退役了,但其实无论是体力还是技术,我都比以前全面了。可以说我是在上升期,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兵走下坡路。”从国际趋势来看,30岁的尹健是北京奥运会最年轻的选手,这个小姐姐又可以乘风破浪了。

“转院管理局偷偷哭了好几次。”

运动员退役后,尹健走上了一个全新的岗位,成为了一名经理。“一开始我还很迷茫,对身份的改变很不适应。我偷偷流过几次委屈的眼泪。”从学会写简单的公文到处理人际关系,尹健把自己定位为“另一个项目的新人”,边学边总结。

现在尹健是四川水上运动中心的负责人,负责人事、管理和与一线队训练的配合。各种复杂琐碎的事情都变成了逆流,变成了温柔的微风。“水上学校正在重建,目标是建设一个世界级的场馆”。开着车穿梭在水校工地,尹健巧妙地避开了木板和“暗桩”。“我们在上届全运会上获得了四枚金牌,我们希望在下一届取得突破。”

展望未来,殷鉴的规划蓝图是很长远的。“场馆修好后,周边配套都不错。希望它能对公众开放或者开放到顶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划船,让它成为全民健身的场所。”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