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最聪明的冬奥会场馆?

  • 2021-01-11 14:01
  • 新京报

如何打造最聪明的冬奥会场馆?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季残奥会计划共使用25个场馆,分布在北京、延庆和张家口。目前,所有比赛场馆均已竣工交付。

到2020年底,首钢跳台、国家速滑馆、国家游泳中心、首都体育馆、北京赛区五棵松体育馆全部完工。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上雪橇中心、延庆冬奥会村、延庆赛区山地新闻中心也已全面竣工。

在北京冬奥会筹备的最后一年,场馆建设也将进入“冲刺”阶段。负责北京冬奥会和残奥会开闭幕式的国家体育场“鸟巢”改造工程,以及负责北京冬奥会主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的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工程,计划今年完工。作为临时场地,北京颁奖广场计划今年开工和竣工。

《冰带》《冰凌花》《冰堡》《冰坛》。这些场地是怎么来的?用什么“黑技术”制冰?哪些设计最节能?哪种体验最聪明?赛后如何使用场地?经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了冬奥会场馆的这些“神奇点”。

《冰雪馆》

「冰丝带」和「冰凌花」分别叫什么?

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如何辨别哪个是冬奥会场馆?先看外观。

国家速度滑冰博物馆的形状类似天坛。弯曲的玻璃幕墙随着屋顶的高度延伸,周围是22个晶莹剔透的“丝带”形弯曲玻璃幕墙,因此得名“冰丝带”。

这种“丝带”型曲面玻璃幕墙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冰雪运动与速度的结合。盘旋的“冰带”象征速滑运动员高速滑入时留下的轨迹,22条“冰带”象征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

晚上“冰丝带”亮起后,立面“丝带”先呈现倒计时数字,然后模拟速滑运动员在跑道上飞奔的流动画面。“飘带舞”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独特景观。

从国家速滑馆往南,负责冬奥会冰球比赛的国家体育馆新建的训练馆引人注目。

国家体育馆新建训练馆立面玻璃幕墙采用压花玻璃863块,最大的超过8平方米。这种压花玻璃一面光滑,另一面有凹凸纹理的冰花图案。在光的帮助下,建造了一座“冰城堡”。

傍晚在五棵松冰体育中心,各种颜色的雪花落在外幕墙上漫天飞舞,在光影变化中变成“冰凌花”。

五棵松冰雪体育中心立面采用网格幕墙系统,斜网格呈45度交叉,雪花图案由几何图形构成。格栅幕墙由五种颜色组成,颜色的分布和定位是分组加工的。外幕墙也有隐藏灯,每盏灯都可以实现精确控制。

首都体育馆北侧,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冰上竞技场”揭幕。从天空看,球场是冰壶的横截面,而从侧面看,则是短道速滑的冰痕。这个名字也隐含了一个推动冰雪运动普及,孕育相关赛事最高竞技水平的“冰雪坛”。

“科技馆”

制冰“黑技术”如何创造“最快的冰”?

冰是冬奥会场馆的“灵魂”。北京2022冬奥会将首次大规模使用一种制冰“黑技术”,以制造“最快的冰”。

在国家速度滑冰博物馆,首次制冰正在进行。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的冬奥会场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使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系统的冰面。

北京赛区15个冰面中,7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冷却制冰技术。在第一个人体公园,四块冰

二氧化碳制冰有什么好处?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冰技术,它可以将冰面温差控制在0.5以内,不会出现不同部位温度不同,冰面硬度不均匀的情况。这些都是0.001秒高水平比赛的关键因素。

这种制冰方式也将改变传统冰面使用氟利昂等制冷剂,既耗电又不环保,碳排放趋近于零的问题。在制冷过程中,二氧化碳制冷剂直接输送到现场制冷盘管进行换热,换热性能好,换热效率高,比传统制冷系统可节约综合能耗40%以上。

二氧化碳制冰系统还具有高效的总热回收能力。在制冰的同时,机组可以回收制冰机组的余热,直接生产60-65的热水进行加热,余热回收效率超过75%。

国家速滑博物馆将场馆降温产生的余热用于运动员生活热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维护、倒冰,每年可节约200万千瓦小时。首都体育馆利用二氧化碳制冰产生的热源,每年可节电100多万千瓦时。

《绿亭》

自然光,节能灯,哪个设计最省电?

绿色环保是冬奥会场馆的新标签。

溜冰场空气含水量高,冰面容易起雾,板墙周围容易结露,影响冰面质量。比赛级别的冰场将配备除湿系统。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溜冰场采用先进环保的溶液除湿系统。与传统的旋转除湿系统相比,溶液除湿系统通过化学手段吸收和干燥空气中的水分,可降低能耗50%,年运行成本约70%。

为了节能降耗,很多场馆都在照明上下了很大功夫。通过在屋顶安装光伏发电系统,用LED灯照明,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未来将实现每年70万千瓦时左右的供电量。改造后的艾斯库伯冰场还采用了LED光源,可以节约30%的能耗,解决光照射在冰面上的热辐射效应。一些场馆设计了特殊的幕墙、天窗和下沉式广场,以改善照明效果,降低照明能耗。国家体育馆扩建部分的冰状玻璃砖设计,通过外遮阳系统和内遮阳系统,可以充分引入自然采光,调节自然采光,最大限度降低照明能耗。

延庆冬奥会村位于燕山山脉,供暖需求大。设计师建造了一座超低能耗建筑。通过合理的朝向、隔热、节能冷却系统、自然通风等。房子能满足冬夏季舒适的温湿度要求。“建筑采用电锅炉加水加热的供暖方式。利用夜间槽电将锅炉内的水加热到80左右,夜间热水储存的热能白天用来取暖。”相关负责人介绍。

《智慧的亭子》

不同地区最智能、看AR、控温哪个体验?

冬奥会场馆也是“智慧殿堂”。

国家速滑博物馆在5G建设的基础上,引进了“室内外综合定位导航系统”、“数字双系统”等技术,就像给场馆配备了“大脑”一样。

“未来,这个场地就像一部智能手机。”据国家速滑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速滑馆将推出专门的APP,开发精确的室内定位导航、机器人语言服务、可视化操作维护等服务功能。观众可以通过APP找到场外到场内的路线和座位指引,也可以找到就餐、消费等场所,甚至体验AR观看比赛,看到整个场景的运动和比赛效果。

在国家游泳中心“艾斯库伯”,尽管斯坦

场地有多“智能”,观看比赛的体验是“评分”标准之一。五棵松体育馆的照明设施和展示系统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照明系统各项指标均可达到高清电视超高清播放的水平,满足超高速摄像机的播放要求。显示屏符合高清标准,具有直播和精彩瞬间捕捉功能。

“可持续展馆”

比赛期间来比赛,赛后怎么用?

冬奥会场馆的“可持续性”在于“翻新”和“使用”。

许多冬季奥运会场馆是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改造而来的,不同的体育项目可以在奥运会期间和之后或根据季节进行切换。

国家游泳中心将在比赛大厅中间搭建可转换结构,安装可拆卸制冰系统,形成4条标准赛道的冰壶场,完成“水冰转换”。比赛结束后,博物馆将在游泳季节和冰上季节之间进行切换,春夏秋季进行水上运动,冬季进行冰上运动。

北京赛区场馆冰面在设计之初就已充分考虑赛后利用,为适应大众健身打下基础。比如国家速滑博物馆的冰面可以在不同区域制冰,实现对所有冰上运动的全覆盖;五棵松体育馆六小时就能完成冰球和篮球的转换;改造后的国家体育馆冰面不仅可以满足赛时的需要,还可以改造成花滑、短道速滑等项目。同时,体育场还具有溜冰场与夏季项目场地双向转换的能力。

围绕跳台滑雪中心,首钢公园将通过冬奥会的建设完成“大转型”。

原来首钢老厂冷却泵站在冬奥会期间会成为检票厅和赛事管理办公区。赛后为未来首钢滑雪跳跃体育公园提供配套服务;老主氧厂改造成综合楼;四座高耸的冷却塔将被改造成礼堂或多功能厅等配套空间。冬奥会后,跳台滑雪可以举办国内外大跳台的体育比赛,也将作为冬奥会的标志性景点和休闲健身场所向公众开放。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