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爱上来自中国的声音
- 2021-10-19 11:09
- 北京青年报
2002年的第五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音乐节推出了“20中国情怀——作曲家叶小纲作品音乐会”和“蝶恋花——与陈其钢对话暨作品音乐会”,提出古典音乐的“中国概念”,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那时,“中国概念”作为北京国际音乐节的立节之本,伴随音乐节的发展而不断延伸、深化,北京国际音乐节也成为推广中国文化、中国作品最具影响力的平台。
2021年,适逢众多大师诞辰或逝世纪念,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以“大师与纪念”为主题,作出了一系列别具一格的策划与设计。圣-桑、马勒、斯特拉文斯基等西方作曲家经典作品与中国作曲家陈其钢、丁善德和谭盾等的作品同台上演,开展了深情的东西“对话”。
中国声音已经敲开世界之门
自“中国概念”提出以来,北京国际音乐节便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音乐作品最及时、最具权威性的舞台,年年有新作,届届有新曲,佳作频现,余音不绝,证明了这一艺术理念的成功和价值。
21世纪初期,当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78级的作曲家们已经在国际上有了一定的影响,他们接受的是国际音乐最先进的创作方法,其中不少人又有留学经历,他们的很多作品在海外备受关注。
在北京国际音乐节创始人、时任艺术总监余隆的倡议与邀请下,音乐节做出了一系列极富远见与意义的呈现——2001年,第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邀请作曲家谭盾举办专场音乐会。
2002年,第五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邀请作曲家陈其钢和叶小纲举办专场音乐会,“中国概念”正式提出。叶小纲在专场音乐会中推出《最后的乐园》和《西藏之光》等重头作品,而陈其钢在音乐会中推出了世界首演的《逝去的时光》和中国首演的《蝶恋花》、《五行》。
2006年,第九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78级毕业的作曲家谭盾、叶小纲、郭文景、陈其钢、瞿晓松、周龙、陈怡、张丽达联合举办中国现代作曲家室内乐作品音乐会,以他们为代表的一代作曲家充分展现出中国现代作曲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中国力量不容忽视。
北京国际音乐节以“中国概念”推广卓有成就的中国现代作曲家,这一理念的推出同时也助力北京国际音乐节稳步走上与国际接轨的道路——以本土音乐的世界化作为支撑点和旗帜,逐步形成自己在世界上的特色。赵季平、邹野、张朝、刘索拉、盛宗亮、赵麟、黄若等中国作曲家的作品陆续登台,“中国概念”成为最闪亮的金字招牌。2019年第22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周天的大提琴独奏作品《韵》和为长笛与弦乐队而作的《旅程》、陈其钢的《走西口》、杜韵的《跳塔郎泰拉舞的某蟑螂》同台演出。
在歌剧的创作与推广上,北京国际音乐节不仅有“歌剧回家”系列,相继推出郭文景的《夜宴》、《狂人日记》和《诗人李白》的中国首演,推出了温德清《赌命》的首演等众多墙外开花的优秀作品,不断积极尝试、探索歌剧制作模式,从首届音乐节京港两地联合制作《艺术家的生涯》到金湘歌剧《原野》的全新制作……2010年,北京国际音乐节更是开风气之先,有了自己委约的歌剧,由周龙作曲的歌剧《白蛇传》、叶小纲作曲的《咏·别》两部歌剧先后亮相本届音乐节。翌年,这部由北京国际音乐节和美国波士顿歌剧院联合委约作曲家周龙创作的歌剧《白蛇传》荣获普利策音乐大奖,并由此创造了第一次由华人获得普利策音乐奖的历史。2018年,委约青年作曲家王斐南推出原创浸没式歌剧《奥菲欧》世界首演。
2019年,第二位荣获普利策音乐奖的中国作曲家杜韵,带着获奖之作——歌剧《天使之骨》亮相第22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完成在中国内地的首演。这一切归于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初心与使命——应该把国际舞台上最新的、优秀的歌剧呈现在观众面前,要让中国作曲家的优秀作品推介给更多人,与世界同步。
“中国概念”是北京国际音乐节过去23年来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创建,从早年为杰出中国作曲家搭建平台,到委托创作交响乐、歌剧新作,从谭盾、叶小纲、郭文景、陈其钢等,到杜韵、周天、王斐南等新一代中国作曲家在北京国际音乐节层出不穷地崭露头角,北京国际音乐节始终对中国作曲家、中国作品保持着持久的关注。
今年,郭文景、陈其钢、谭盾和前辈作曲家丁善德的作品再次汇聚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伴随着中国概念在北京国际音乐节近20年的成长,郭文景、陈其钢、谭盾这一代作曲家,有众多重要作品在北京国际音乐节完成中国首演和世界首演,更有大量作品来自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委约。丁善德作为作曲大师和音乐教育家,为中国古典音乐事业在21世纪的腾飞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青年音乐家世界音乐舞台的未来
“中国概念”在与一代代中国作曲家并肩作战、共同成长的同时,中国音乐家特别是中国青年音乐家也得到了锤炼与进步的机遇。
实际上北京国际音乐节多年来在邀请国际知名音乐大师前来献艺的同时,一直以为新生力量搭建展示平台为己任,音乐节始终保持发现、发掘新人、新作的锐利目光,为他们提供和观众对话的机会,特别是对新一代中国音乐家格外关注,而借助音乐节的平台和慧眼,一批活跃在国内外乐坛的优秀青年才俊,通过北京国际音乐节这个平台不断释放自己的才华。
今年,将有更多音乐家,以更自由的方式融入北京国际音乐节。
斯特拉文斯基歌剧作品《浪子的历程》的中国首轮演出,八位中国青年歌唱家夏侯金旭、周正中、李晶晶、韩音培、张文巍、陈霖、刘颖、陈炯然以令人惊艳的能力与表现征服京沪两地观众。而青年指挥家金郁矿将率领2020年成立的新古典室内乐团带来三套、四场截然不同的演出,年轻一代以他们的才华与激情,表达出“一切皆有可能”。
“中国概念”向世界讲中国故事
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委员胡主席余隆曾认为,要用西方人能够接受的方式,把中国的故事、中国的文化讲给他们听。而交响乐和歌剧正是传播中国文化的最好方式。
余隆说:“中国要有世界文化的声音,在国际上也要有中国文化的声音。中国的艺术机构对中国作曲家、中国音乐、中国文化的推广责无旁贷,但真正能走出去的作品要能体现中国文化的身份认同、基因认同,像杜韵、周天这样年轻而优秀的作曲家出现在国际视野里并且成就非凡,期待未来更多年轻一代作曲家能带着作品代表中国走出去。古典音乐这个行业绝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而应该是一个薪火相传的过程。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我们承担着一项很大的社会责任就是向西方主流社会传递中国文化,而这个主流文化的平台很大一部分是靠音乐。”
拿什么向世界传播,怎样传播中国文化?在余隆看来,越能提炼中国文化,越能走向世界,而不是模仿和照抄西方。模仿在初期阶段可以,但到了高级阶段,作曲家要能体现中国文化的身份认同、基因认同,才能产生自信心,简单的复制没有任何意义。我们需要换位思考,如何让这个故事被另一个国家、另一种语言的人听懂并感动。
让世界了解中国就需要有更多优秀的中国作曲家和中国演奏家,通过他们创作的作品,通过他们演奏的作品,告诉世界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告诉世界当代中国的精神风貌,告诉世界中国正在走向富强。而“中国概念”的推出,不仅仅是推出几个作曲家和演奏家,而是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展现当今中国的风貌,这才是北京国际音乐节“中国概念”的目标——让世界爱上来自中国的声音。
- 公安部交管局公布今年上半年事故多发路段2020-07-27 11:24
- 全球深空探索走进新时代2020-07-27 09:06
- 四部门:遏制货车非法改装 严厉打击百吨王2020-07-27 07:18
- “四个一百”优秀政法新媒体榜单正式发布2020-07-27 07:16
- 多地出台稳外贸稳外资“加强版”举措2020-07-24 09:11
-
2
上海海警查获5起涉嫌走私案件 涉案金额2000万元
2020-07-22 07:16
-
3
高科技重新定义新时代抢险抗洪
2020-07-21 07:24
-
4
2020第五届大致坡琼剧文化节在海口启幕
2020-07-13 08:56
-
5
黔东南州非遗大集市在丹寨万达小镇开市
2020-07-08 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