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青年为小山村注入“文艺范儿”

  • 2022-04-21 11:24
  • 中国文化报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聂家峪村曾是一个省级贫困村,因无资源、无产业、无集体收入而被称为“三无村”。2008年时,该村集体年收入尚不到2000元。十几年间,聂家峪村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转变,昔日的贫困村如今成为“山东省美丽休闲乡村”“山东省景区化村庄”……这与“90后”返乡青年黄元孔的乡村创业实践分不开。

黄元孔出生在聂家峪村。2009年,他考上青岛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不久,就在青岛一家旅游公司担任运营部门经理,月收入上万元。2015年,聂家峪村起步发展乡村旅游,面对专业人才匮乏状况,村“两委”首先想到了黄元孔,动员他回乡发展,凭借专业本领带动村民致富。

那段时间,虽然人在青岛,但黄元孔一直与家乡保持着密切联系。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认为聂家峪村发展乡村旅游已具备了一定条件:一是有政策支持;二是有产业基础,村里从2008年起就建起了100多亩大樱桃采摘园,2015年又建成容纳200人就餐的草棚子农家乐;三是村“两委”班子团结并力倡发展乡村旅游。2016年,黄元孔下定决心辞职回乡。

在聂家峪村“两委”支持下,黄元孔创办了山东农缘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计划采取“政府+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五位一体模式,利用旅游三产带动二产、一产销售,盘活村集体资产,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回村发展,能有什么前途?”黄元孔坦言,创业初期他虽制定了一套清晰的乡村振兴规划,但仍面临亲人朋友的质疑及缺资金、缺人才,尤其缺乏敢打敢拼的年轻人等一系列问题。“村里年纪大的人居多,会用电脑的人更是屈指可数,营销宣传、产业链架构、客户洽谈等许多环节只能靠我一个人负责,后来也招募了合伙人,但因为见效慢、回报少,很快又回到了由我一人‘上阵’的老样子。”黄元孔说。

虽然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黄元孔对聂家峪村“旅游兴村”的发展思路充满信心。“靠前期的樱桃采摘,村里已吸引了一部分游客,为把他们留下来,我们首先在吃、住上下功夫,发展乡村民宿,扩大农家乐经营;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激活业态、打造景观,形成‘过夜经济’,同步推出高品质、定制化产品和服务。”黄元孔介绍,关键时刻,是政府专项扶贫资金为聂家峪村乡村旅游发展引入“活水”。公司从当地银行先期获得100万元贷款,用于民宿项目建设,而随着更多金融资源集聚、更多金融担保政策落地聂家峪村,黄元孔得以一步步落实自己的规划。至今,聂家峪村已建成9套精品民宿、73间酒店式客房、1处音乐酒吧,还修建了5.5公里环山路打造十里樱花漫道、种植8万株黄栌打造千亩红叶谷……形成了集餐饮、住宿、会议、研学、采摘、垂钓等于一体的乡村农旅生活综合体。

“就拿精品民宿来说,我们秉持极简、素朴的乡村风格设计打造,给游客栖于田园、放松身心的享受,每年5月至10月间迎来旺季,每周六、日全部客满。”黄元孔介绍,为配套业态,活跃夜游、夜娱氛围,聂家峪村还在每年5月至10月周六晚间举办《山谷里的歌声》音乐篝火晚会,每场吸引观众500余人次,其中约四成游客过夜消费。

据介绍,现今,聂家峪村果蔬采摘、音乐篝火晚会等特色项目年吸引游客约5万人次,村集体年收入从过去不足2000元增长至20多万元,2021年,该村为村民分红27万元。而在山东农缘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带动下,6名大学生返乡就业,聂家峪村22个村民直接在公司任职;与此同时,该公司2021年还带动池上镇16个村集体、1301个脱贫在册人员分红77.6万余元。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对比同期的客源数据,黄元孔坦言,3月以来的这一轮疫情对乡村旅游市场的影响很大,餐饮客源比去年缩减了约50%,民宿入住率降幅达60%以上。“市场重新放开后,我们致力于恢复信心,公司采取举措保障工作人员的各项权益,并通过公众号、抖音号等平台继续加强对外宣传。另外,淄博市政府也出台了多项纾困措施,比如,可延缓缴纳职工社保、支持地方银行推出小微企业贷款产品等,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黄元孔说。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