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艺院庆版《蔡文姬》老戏新看

  • 2022-04-21 15:45
  • 国际在线

●新老演员重组阵容

素有“郭老曹”剧院之称的北京人艺,经典代表作不仅有老舍的《茶馆》、曹禺的《雷雨》,也有郭沫若的《蔡文姬》这种带有浓郁浪漫诗意和戏曲艺术风格的历史剧。今年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久违的《蔡文姬》以院庆纪念版的形式被再次搬上首都剧场的舞台。4月19日至5月3日的12场演出,几分钟之内就售罄,再次证明了经典作品经久不衰的魅力。让人深有感触的是,这部代表北京人艺总导演焦菊隐以及几代艺术家进行“中国话剧民族化”探索实践成功的大戏,历经岁月打磨,不见光芒褪色,反倒更具独特味道。

1959年春,郭沫若用七天时间写就了五幕历史大戏《蔡文姬》。他将自己丰富的情感倾注在“文姬归汉”的故事当中,并直言“蔡文姬就是我!”当时正在进行话剧民族化探索实验的北京人艺总导演焦菊隐拿到剧本后,成功地将戏曲美学精神和创作手法“化”在其中,创造出了一台具有中国气派、民族特色的舞台艺术精品,让郭沫若盛赞道:“你在我这些盖茅草房的材料的基础上,盖起了一座艺术殿堂!”

从当年朱琳、刁光覃、蓝天野、苏民、童超等人艺老一辈艺术家的经典演绎,到2001年苏民导演复排该剧,由徐帆、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张志忠等主演;再到2011年苏民、唐烨联合执导,于明加、濮存昕、闫巍、邹健、刘辉等演员又组成新的阵容,六十多年来,一代一代的传承,让“文姬归汉”的历史故事成为几代观众心中难以磨灭的舞台记忆。宽袍大袖的古装造型,半文半白的诗意台词,也让北京人艺的舞台上不仅有接地气儿的京腔京韵,也有充满书卷气息和民族传统的艺术风韵。

在今年的院庆版中,已经十多年没演此剧的徐帆,带着岁月和生活的沉淀重返舞台,赋予了人物更加细腻饱满的情感。相比二十多年前刚刚接下任务时的“血气方刚”,如今的她显然更加成熟沉稳,张弛有度,无论是表现夫妻之情、母子之情,还是思乡之情、家国之情,都能感受到她用心动情和深厚的表演功底。一曲抚琴弹唱的“胡笳十八拍”,更是悠扬婉转,余音绕梁,动人心魄,赢得观众如潮掌声。

当年曾经饰演董祀的濮存昕,如今转为挑战曹操这一更加复杂的角色。郭沫若曾坦言自己“写《蔡文姬》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替曹操翻案”,因此剧中的曹操不是传统旧戏中的白脸奸臣,而被塑造成具有诗人气质的大政治家。杨立新依旧和当年一样扮演剧中唯一“反面角色”周近,但他对这个关键人物的定位重新确定为“好人办错事”,因此也要演出人物的复杂性。他们真实生动、流畅自然、层次丰富的演绎,不仅对台下观众来说是艺术的享受,也让同台的徐帆更感踏实和默契,同时对人艺年轻演员们也有极好的引领和传承作用。

饰演左贤王的刘辉,2007年与徐帆同台时,扮演的是一个没有台词的大兵,2011年开始接任左贤王一角。同样与蔡文姬有重头对手戏的董祀,则由上一版中周近的扮演者邹健出演。还有前演蔡文姬之子、后演蔡文姬女儿的韩清,扮演曹丕的闫锐等人艺青年一代演员,在和前辈艺术家的合作中也都不失光彩,展现出了艺术道路上的成长和进步。

●舞台呈现传承创新

除了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蔡文姬》具有民族特色的整体舞台呈现,也是这部戏被誉为经典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大气磅礴的舞美布景,还是似梦似真的灯光处理,无论是优美动人的音乐歌舞,还是美丽雅致的服装造型,无不凝聚着人艺艺术家们的匠心巧思。当年焦菊隐导演曾经亲自画图设计舞美,并提出“四个统一”的要求:似与不似的统一,形似与神似的统一,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有限空间与无限空间的统一。这样的戏剧认知和美学表达至今仍令人赞叹佩服,也让这出演了六十多年的作品不仅不过时,而且依旧能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苏民、唐烨作为复排导演,还与时俱进地弥补了焦菊隐导演当年在舞美上“汉不如胡”的遗憾,力求做到“汉胡相当”,让整个舞台显示出宏伟的文化背景。剧中甚至连大幕都有“戏份”,在第二幕蔡文姬和左贤王分离时,大幕随着音乐缓缓拉上,关到仅能看到文姬一人时停下;当文姬与左贤王最后一次告别,文姬要走出的一刻,大幕急收。这样的拉幕处理和剧情发展相配合,如同全景、中景、特写效果,突出了情感,渲染了气氛,令人印象深刻。

在舞台调度和节奏上,也调整得更加适应当代观众的心理需求,让观众既能欣赏到诗意浪漫的传统之美,也能以当代人的理解与历史对话。正如唐烨导演所说:“把老一代创作者的华彩篇章完美继承,少走弯路,不拘泥于所谓‘别人用过了的手段,现代人需要另辟蹊径’的‘创新’思想。同时,传承并不意味着没有创造,这一次的演出被赋予了一种更现代的诠释和演绎。用新老融合的阵容,把几代创作者的集体情感通过舞台人物的精确演绎呈现给观众,共同表现一种清新简约、震撼人心的艺术风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蔡文姬》这部诞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话剧民族化代表作,如今依然能够引起当代观众的极大兴趣,这与时代发展让今天的人们更加珍视传统文化、更加充满民族自信、也更加有耐心细细品味舞台艺术经典的醇厚味道,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也让人由衷希望,今天的北京人艺,能够继续创作出可以经得起时间考验,让后人百看不厌的经典之作。(记者王润方非摄)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