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的餐桌》一堂“真吃真喝”的大师课

  • 2023-05-29 10:30
  • 北京晚报

北京人艺新版《海鸥》刚刚落幕,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便推出了杭程编剧、导演的新戏《契诃夫的餐桌》。这部借助契诃夫名剧《海鸥》来深入探讨“到底要排什么样的戏剧”的演出,既有大量有关契诃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耶荷德等戏剧大师不同观点态度的交流和碰撞,也有对中国传统戏曲和当代戏剧的观察与思考。演员们在台上一会儿吃西餐,一会儿涮羊肉,在“真吃真喝真感受”的过程中,完成了这场戏剧对戏剧的“吐槽”与反思。

《契诃夫的餐桌》第一幕戏发生在1898年。故事的背景是世界戏剧史上极为重要的《海鸥》的诞生。众所周知,《海鸥》1896年在彼得堡皇家剧院首演时曾遭遇了巨大的挫败,年轻的契诃夫因此备受打击,失去信心,发誓永不再创作剧本;直到两年后,对契诃夫非常欣赏的丹钦科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莫斯科艺术剧院再次排演《海鸥》。这一次《海鸥》的演出取得了极大成功,并且确立了契诃夫与莫斯科艺术剧院在世界剧坛的极高地位,但当年排演这个戏的经过以及契诃夫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人的真实态度见解却鲜有人知。《契诃夫的餐桌》正是揭开了这页历史,凭借创作者对戏剧史的深入了解和大胆想象,展开了一场发生在一百多年前莫斯科艺术剧院排练场舞台上餐桌前的激烈辩论。

契诃夫一边大口吃着排练用的道具食物,一边质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人对自己剧作的阐释,甚至比喻为“我的酒很贵,你们却给了我这么个破酒杯,配不上我的酒!”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则一边表示对契诃夫剧本的欣赏与尊重,一边坦言要用一种崭新的观念和表演方法来展现这个剧本。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学生、世界戏剧史重要人物梅耶荷德让演员身体力行示范了完全不同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真听真看真感受”体验派的“有机造型术”表演方法,还让一位中国戏曲演员登台,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对他的巨大刺激和启发。“剧本、导演、演员,到底什么最重要?”三位戏剧大师边吃边喝边讨论,观众们也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参与到了对于戏剧艺术本质的争论与思辨当中。

发生在2012年中国戏剧界的第二幕戏,则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喜剧色彩。一部“舞台上弄了一大池子水和铁架子,观众都说看不懂”的充满独特演出形式的中国版《海鸥》进行了三场公演,票房惨败,该剧制作人邀请导演、演员一起吃涮羊肉,同时想借机商量改戏的事情。一个冒着呼呼热气的大铜锅被端上了舞台,三个不同立场、不同观点的中国戏剧人一边涮肉喝酒,一边展开了针尖对麦芒的争论,同时也对当代戏剧乱象进行了各种犀利的调侃和讽刺。

第三幕戏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海鸥》演出多年之后探望契诃夫,二人共进晚餐。面对全世界都在用各种形式排演已经奉为经典的剧作,两位大师也重新梳理自己的戏剧观念。《海鸥》为什么是一出喜剧?《海鸥》想要表达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观与戏剧观?这些至今让全世界戏剧人和观众思考的问题,也正是有关戏剧艺术的永恒主题。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