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唱大戏 艺术代代传

  • 2023-11-08 09:31
  • 北京日报

赵家玉饰演的铁镜公主和夏浩然饰演的杨四郎。

刘妙琳饰演的铁镜公主和刘轩玮饰演的杨四郎。

本报记者韩轩

“听他言吓得我浑身是汗,十五载才露出袖内机关,他本是杨家将把名姓改换,他思家乡想骨肉不得团圆。”传统京剧大戏《四郎探母》日前在长安大戏院上演,在台上闪亮登场的是一群年仅十几岁的孩子。他们都是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在读学生,延续着北戏“娃娃唱大戏”的传统,完成一场别具特色的经典剧目。

初高中生呈现可圈可点

《四郎探母》这样一部生、旦成就极高的传统戏,对演员的要求也很高。在这台独特的《四郎探母》中,一共有五位“杨延辉”、四位“铁镜公主”和两位“萧太后”,他们的年级跨度从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分别出现在《坐宫》《别宫》《过关》《见弟》等不同段落中。穿戴上剧中人物的装扮,十几岁的初高中生们像模像样,就连在《坐宫》这一折对演员考验极高的戏中,都表现得滴水不漏。全剧中,学生们各自发挥优势,有人唱腔突出,有人表演出彩,整出戏的呈现可圈可点。

“《坐宫》中的对唱是京剧中非常经典的一段对唱,和我们配戏的老生调门高,速度也特别快,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坐宫》中出演铁镜公主的刘妙琳同学说,“剧目演出很考验演员的表演功力和配合能力,老师要求我们每一句唱腔、每一个眼神都精雕细琢,才能登上舞台。”刘妙琳的同学赵家玉今年16岁,也出演《坐宫》中铁镜公主的角色,这两位女生经常一起讨论,怎么把铁镜公主这个善解人意、重情重义的人物呈现在舞台上。

凭借艺术追求吸引观众

除了身段动作到位,《四郎探母》也需要演员对人物的性格心理有细腻的揣摩,这也是饰演杨延辉的几位小演员遇到的难题。在《见弟》《见娘》等折中出演杨四郎的杨辰赉今年才13岁,《见妻》一折中饰演杨四郎的张程茗今年16岁,为了帮助他们演绎出杨四郎的复杂心态,主教老师一遍一遍为他们示范。“老师会用很夸张的示范,激发我对角色心理状态的理解。”张程茗说,他们在学习中先是模仿老师的表演,再尝试着代入自己与家人的感情,来理解剧中的故事。

“我们对孩子的培养是‘由外到内’,先跟着老师把声音和技术练出来,再通过舞台实践、通过人生阅历的增加完成对人物的诠释。”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京剧名家许翠说,学校坚持让孩子们登台唱大戏,就是给他们在舞台上成长的机会。作为北戏的传统,“娃娃唱大戏”曾在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做校长时轰动一时,当年孩子们演的《智取威虎山》十分火爆,甚至卖了站票。许翠说,在娃娃唱的大戏中,虽然小演员的技术不如名家名角完美,但孩子们身上迸发出的对艺术的热爱,往往能吸引热爱京剧的观众。

爱的付出让戏曲薪火相传

这几天正值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艺术传承教学成果展演,师生们纷纷登台天桥艺术中心、长安大戏院,其中不乏第一次在校外大剧场登台的学生。许翠几乎每天都到剧场,给小演员们加油鼓劲,同时也给他们做心理疏导。“我跟他们说,重要的是积极认真的态度,上了台不用紧张,要当成一次历练。”许翠笑了笑,“他们的心态我知道,紧张在所难免,我小时候也有这样的经历,我们戏曲人一代一代都是这样过来的。”

眼见着一开始连戏服头面都拾掇不好的孩子们,一天比一天更加成熟老练,许翠心里感慨万千,“前两天演出结束,我从剧场出来,一堆孩子看见我,特别开心地冲我大声喊‘老师!’那种感觉真是无比激动,我们给他们几分爱,他们就会回报几分,戏曲艺术也是这么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本报记者方非摄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