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民剧场重张 老剧场再响声声皮黄

  • 2023-11-16 10:26
  • 中国文化报

焕然一新的北京人民剧场内景国家京剧院供图

10月16日,一出有着800年历史的经典剧目《张协状元》在焕然一新的北京人民剧场上演。这座有着近70年历史、停演20年的老剧场,再次响起声声皮黄。

北京人民剧场始建于1953年,1955年1月正式开放。据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回忆,国家京剧院首任院长、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曾以经典剧目《穆柯寨》为剧场作开幕演出。现场观众热情高涨、不愿离场,张云溪、张春华两位艺术家又上台演出了《三岔口》选段。此后,一代代京剧名家在此登台献艺,引领着京剧艺术推陈出新,北京人民剧场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戏曲艺术的璀璨历程。

北京人民剧场的建筑风格既有古意又融合了当代审美。作为曾经的中国顶级戏曲演出殿堂、京城演出条件最好的剧场,北京人民剧场具有极为舒适的观看角度和声学效果,成为戏曲演出首选之地和人们欣赏京剧的主要现代剧场之一。

“上世纪90年代,我作为国家京剧院演员,演出的第一出戏就是在北京人民剧场。当时演的是《小山河》,我的老师们、院里的很多领导都来看戏了。那时剧场有1500多座,都是皮座椅。能在这个剧场演出,是一种光荣。”北京人民剧场经理白云飞对记者说。

昆剧名家翁国生称,北京人民剧场是他的“福地”。“1994年,首届全国昆剧青年演员交流演出在北京人民剧场举行。我演出那天,女儿出生,我也拿了那次交流演出的金奖榜首。第二年,我在北京人民剧场拿到了梅花奖。”翁国生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争“梅花”的演出前,他蹲在剧场门口,看着护国寺街上的人头攒动,心中五味杂陈。

2007年,北京人民剧场被列入第一批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并于2018年被列为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2003年,剧场因技术改造升级等原因,暂停对外演出功能。这一停,就是20年。

停演期间,北京人民剧场成为“中国京剧像音像工程”北京基地,承担了“中国京剧像音像工程”众多剧目的拍摄任务。2020年,国家京剧院建院65周年时,剧场二楼、三楼被设立成京剧艺术展陈馆。展陈馆中不仅有图文并茂的展板,还有梅兰芳等大师曾用的京剧服饰、道具、容妆实物等,并特别设置了沉浸式互动体验区。

此次改建后的剧场舞台饰以传统吉祥纹样,宽18米、高7米、纵深达22米的舞台,能满足绝大多数戏曲、曲艺演出的需要。而可容纳550位观众的可收缩座椅组成的观众席,距离舞台前沿不过3米,足以想见观演时的震撼。剧场内设有大中小化妆间可同时满足近50位演员化妆,还有多功能会议室和多功能前厅和京剧艺术展陈馆,用以满足演出、拍摄录制、展览展陈、艺术培训、文创展示等需求。

此次北京人民剧场重张的开幕演出《张协状元》被现代史学界誉为“中国第一戏”和“戏曲活化石”,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戏曲剧本,2003年,国家京剧院推出京剧版本,广受好评。时隔20年,剧院对该剧进行复排,以新的时代风尚致敬经典。

之后,2023年度全国小剧场京剧“群英会”在北京人民剧场举行。一个月的时间里,北京京剧院《吝啬鬼》、上海京剧院《草芥》、武汉京剧院有限责任公司《一丈青》、浙江京昆艺术中心《王者俄狄》、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图兰朵·心》等15台剧目、13场演出陆续与观众见面。

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靳真表示,北京人民剧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张,而是以复合型业态打造“京剧+”新模式,展现新场景、新空间、新魅力。“北京人民剧场重张后,之所以率先推出小剧场京剧展演,而不是传统的大剧场演出,就是希望京剧以创新的载体和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人。”靳真说,重张后的北京人民剧场会成为一个多业态、多场景的演艺新空间,既有小剧场沉浸式演出,也有传统舞台演出。这里还配套有京剧艺术展陈馆、阅读空间等完整生态。

王勇对记者介绍,焕新重张后,北京人民剧场将重点展示新型剧院(团)的艺术成就,通过一院(国家京剧院)、一场(北京人民剧场)、一馆(京剧艺术展陈馆)、一街(护国寺街)的整体布局,形成一个京剧展示传播基地,带动一个文旅融合示范带(护国寺街人民剧场—梅兰芳纪念馆—什刹海地区),充分发挥央地合作优势,推进区域性文旅经济发展。此外,剧场作为教育部认定的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将在吸取以往开展活动的优秀成果基础上不断开拓展览展示、研学课程研发,成立“国家京剧院少儿京剧团”,结合京剧艺术考级,在中小学生群体中广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普及,滋养“文化秧苗”茁壮成长。剧场还将不断释放文化产业潜能,推进线上演播线下演出并举,制定相关经营计划,使其成为富含特色的专业演播基地。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