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音”无法带来真实的演唱之美
- 2024-07-04 11:19
- 光明日报
作者:陈沁扬(音乐制作人,光明日报记者韩业庭采访整理)
不管是录制唱片,还是参加音乐节目,歌手们唱完都会有一个修音的环节,哪怕唱跑了调,也能通过修音消除各种瑕疵,让歌声听起来非常动听。可是,歌手们不能将修音技术当成自己唱功不行的“遮羞布”,更不能将其当作包打天下的“万能胶”。
前段时间,一档音乐节目以“全程直播无修音”方式开播。观众发现,没了修音,原声示人的一些歌手,唱得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好,有的甚至还跑了调。这个节目不仅呈现了歌手们的真实演唱水平,也引起人们对音乐综艺领域长期存在的修音现象的关注。
修音就是根据需要,对声音进行调整、加工、修饰。在音乐制作中,未经加工的人声称为“干声”。修音就是将“干声”输入计算机,利用修音软件对音高、节奏等进行调校修正以达到预期效果。大家都知道修图软件很神奇,能够让人由胖变瘦、由矮变高、由黑变白。修音软件也一样,可以通过调整音高、节奏来改变声音的呈现效果。一个普通人唱跑了调,经过修音,听起来也会像专业歌手一样。
在电视音乐节目中大规模使用修音技术大概始于2012年。那一年,在浙江卫视的一档音乐竞技节目中,参赛歌手的歌声都自带一种空间感和立体感,音准也都不错,超高水准的声音呈现让观众惊呼,“每个参赛歌手都是‘行走的?CD’”。殊不知,歌手们的歌声之所以听起来非常完美,是因为在后期制作中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音处理。从那以后,各种音乐竞技节目大量出现,修音技术也在音乐节目中被广泛应用。
修音技术的大规模使用,对音乐节目尤其竞技类音乐节目产生了很大影响。竞技类音乐节目刚出现时,以现场直播为主,歌手们在音准、音质、吐字、即兴演唱上的优秀表现和不足,都实时传播到观众面前,这样就消解了舞台歌唱的神秘性,再加上现场竞争带来的紧张、刺激、悬念,从而让这类节目产生独特魅力。后来,竞技类音乐节目大都改成录播,录音师先将乐器声、人声、现场环境音等分轨录至修音软件上,再进行细致加工修改,不仅破音、跑调等演唱瑕疵可以被一一消除,连乐器声和现场环境音也可根据需要随便调整。
在一般的晚会类节目上,为了舞台效果,对歌手的声音进行修饰加工还可以接受,但在竞技类音乐节目中,修音技术不仅修掉了歌手们声音中的瑕疵,也修掉了歌手之间的差异和不同,让观众无法看到歌手们的真实水平,导致节目的竞技性减弱,进而也降低了节目的观赏性和吸引力。经过修音,歌手们的演唱在音准、节奏上都差不多。为了在竞争中展现优势,歌手们纷纷选择兼具宽广音域和厚重音量的作品,企图从音高和音强上压制对手。此举让音乐竞技节目对唱功的评判标准更加偏向“炫技”,选曲的单一化也令节目的整体风格不再那样丰富多彩,大量同质化的音乐在观众耳旁匆匆飘过,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近两年,很多音乐竞技节目收视率大幅下降甚至停播,不能说与此没有关系。
修音更大的影响是让歌手们对修音手段形成技术依赖。不管是录制唱片,还是参加音乐节目,歌手唱完都会有一个修音再加工的环节,唱得差一些,也能修出好听的效果。要修出好听的效果,需要录音师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音乐素养。所以,音乐圈流行这样一句话,“每个优秀歌手的背后都有一个好的录音师”。更有网友这样调侃:“普通人与专业歌手之间只隔着一个录音师。”
艺术工作是项技艺性很强的工作,专业歌手都应靠唱功“吃饭”,而扎实的“唱功”来自勤学苦练。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就是要把磨炼技艺当成一种日常习惯。所以,老一辈歌唱家,无不把吊嗓子当成每天的必修课。如今有了修音技术,每天练功吊嗓子的专业歌手越来越少,不少歌手都在“吃老本”,到了舞台上,技艺不够,只能修音来凑。有些歌手现场演唱能力很差,完全依赖后期修音,被歌迷讽为“录音棚歌手”。
在歌唱活动中使用修音技术,本是为优化听觉效果、提升观众的审美体验,那修音技术是否能完全满足我们的音乐审美和音乐想象?虽然修音技术不断进步,修音软件不断升级,但任何技术手段都不是万能的。目前,修音软件对音高、节奏等的修正是其强项,而对于歌手的吐字、情绪和音色则很难进行精确处理。另外,利用修音软件对音准进行修正时,如果偏差超过二度,就会出现明显的“电音”,这种畸变导致的失真会让观众明显听到一些突兀的、与歌手音色不符的声音,破坏歌曲的整体氛围。从更大层面看,当大量歌手依靠修音技术,就会形成歌唱艺术依赖于修音技术的生态,进而削弱歌唱艺术的艺术性。
从审美角度看,美是一个复杂的范畴,审美活动亦是如此。尽管古今中外对于美与审美的认识多种多样,但美和审美都应以“真”为基础。《荀子·乐论》曰:“著诚去伪,礼之经也。”其意是,诚信、真实是对礼乐践行者的内在要求。法国文艺理论家布瓦罗也说:“只有真才美,只有真才可爱。”就歌唱艺术而言,歌声的好听固然重要,但前提是歌声是歌手们真实的声音。修音虽然修掉了歌声中的瑕疵,让歌声听起来很美,但这种美建立在“不真实”基础之上,是一种虚假的美。
从近两年的音乐实践来看,观众的审美水准在提升,审美需求也在改变。在歌唱活动中,相较于歌声的“好听”,观众更看重歌手的真实或者说真诚——希望通过歌声,看到歌手真实的唱功、真诚的情感以及歌声所反映的大众的真实生活。观众对各种假唱行为越来越反感,使用修音手段的音乐综艺节目越来越不受欢迎,原因就在这里。近来,不使用任何修音手段、唱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音乐节目受到广泛关注,同样彰显了观众对“真”的认可。
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修音本无对错,歌唱艺术的发展也需要修音技术提供支撑。但歌手不能将修音技术当成自己唱功不行的“遮羞布”,更不能将其当作包打天下的“万能胶”。我们期待广大歌手,在今后的歌唱活动中,回归艺术初心,少利用些“科技狠活”,多展现些唱功技巧,用真诚态度唱出真实声音,哪怕它并不完美。
《光明日报》(2024年07月03日13版)
- 公安部交管局公布今年上半年事故多发路段2020-07-27 11:24
- 全球深空探索走进新时代2020-07-27 09:06
- 四部门:遏制货车非法改装 严厉打击百吨王2020-07-27 07:18
- “四个一百”优秀政法新媒体榜单正式发布2020-07-27 07:16
- 多地出台稳外贸稳外资“加强版”举措2020-07-24 09:11
-
2
上海海警查获5起涉嫌走私案件 涉案金额2000万元
2020-07-22 07:16
-
3
高科技重新定义新时代抢险抗洪
2020-07-21 07:24
-
4
2020第五届大致坡琼剧文化节在海口启幕
2020-07-13 08:56
-
5
黔东南州非遗大集市在丹寨万达小镇开市
2020-07-08 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