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上网 对儿童学业成绩确有消极影响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下简称经合组织)近日发布新一期《国际学生评估(PISA)聚焦》,题为“2012—2015年互联网使用的变化情况”。该报告显示,这几年间,经合组织成员国15岁儿童每周用于互联网的平均时间从21小时提高到29小时。

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处理器性能每两年提高一倍,未来的5G网络一代预计比目前的4G速度快100倍,比过去3G快2万倍。根据国际电信联盟调查显示,在过去5年间,全球互联网使用人群比例从34%提高到了48%。

那么,数字革命是否正以同样疯狂的速度改变儿童的生活?15岁儿童是否与互联网联系越来越紧密?这些变化是否缩小了数字鸿沟?经合组织的另一份报告《国际学生评估(PISA)2015结果:学生健康》给出了具体答案。

全球学生上网时间越来越长

经合组织成员国的15岁学生家庭连接互联网的比例从2006年的75%提高到了2015年的95%。互联网使用时间增长更快。在2012—2015年的3年间,15岁学生每天互联网使用时间平均增加一个多小时,增加的主要是校内使用时间。参与调查的国家中,智利、哥斯达黎加、爱尔兰和意大利的儿童互联网使用时间增加最快,希腊和斯洛文尼亚增长最慢。例如,2015年哥斯达黎加15岁学生每周用于互联网的平均时间达到35个小时,而3年前仅为19个小时。

2015年,学生在校期间的互联网使用程度存在巨大差异。日本和韩国学生每周使用互联网的时长不到20个小时,周末在家上网时间为学校的1/3;而在智利、哥斯达黎加、丹麦和瑞典,儿童每周在校上网时间超过35个小时,周末在家使用互联网的时间为学校的1/4。

大多数国家儿童间不存在数字鸿沟

过去几年,互联网接入在大多数经合组织成员国几乎普及。2012年,经合组织成员国社会经济处境优越和处境不利的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时间相同。最新数据显示,处境不利的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时间更长。例如,2015年,处境不利的学生比处境优越的学生每周上网时间多两个小时。

但在一些国家,传统的数字鸿沟仍然存在,在智利、哥斯达黎加、拉脱维亚、墨西哥、俄罗斯和乌干达,处境优越的学生有更多时间上网。例如,墨西哥处境优越的学生每周上网时间比处境不利的学生几乎多20个小时。同时,涉及网上的一些增益活动,如上网阅读新闻,处境不利的学生与处境优越的学生之间的数字鸿沟更加明显。

数字设备与多任务处理会分散学生核心学习

学生变得日益“互联”,但真的成为了更加有效的学习者吗?经合组织的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所有国家中,更频繁使用互联网的学生科学成绩更低。在考虑了性别与社会经济地位之后,经合组织各成员国学生每周在学校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平均每增加1个小时,科学成绩低2分。校外频繁使用互联网也对学生的科学成绩有消极影响。

这一结果表明,学生应该适度上网,尤其是在校学习期间。经合组织研究发现,通常在校上网时间不超过30分钟、周末校外上网时间控制在1—4个小时的学生,科学成绩优于从不上网或者更频繁上网的学生。更频繁地使用互联网,例如每周超过6小时,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也会更低,缺勤率更高,教育体验更差。

报告显示,韩国和日本15岁学生的上网时间更少,尤其是在校上网时间。对此,经合组织认为,个人数字设备和多任务处理通常会分散学生的核心学习活动,从而对学生的信息合成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