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门槛低且质量差 校外培训该如何整治?

新学期开始了,很多家长又在纠结要给孩子报几个校外培训班了,“其他孩子都报了,不得不报”的想法比较普遍。对此,教育部门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整改措施,特别是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要不要送孩子去上培训班?培训机构真的靠谱管用吗?如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近期,许多读者来信反映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意见建议。

面对激烈升学竞争,家长省吃俭用把孩子送到校外补习班

“每周三、周六,是我外孙参加课后培训班的时间。每次拿起沉甸甸的书包、看到孩子精疲力尽,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滋味。”安徽合肥市读者朱文河在来信中表示很焦虑,“可是,如果不给孩子报,总怕落后了。别人家的孩子都送到各种各样的培训班,都在往前赶,咱不去不行呀!”

如今,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培训班,就是为了能“技高一筹”,升学时有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校外培训常常出现“超纲”教学的情况,恰好迎合了一些家长的心理。

江西南昌市读者慕云的女儿今年小升初,班上45名学生,无论成绩优良中差,全部报名参加培训班。“学校知识架构一样,师资水平相当,学生素质相差无几。一些名校在录取优质生源时,经常会有意识地用超纲的知识内容拉大分差。因此,我的女儿平时成绩虽然优秀,但是要想上一个好初中,仅仅依靠学校学的东西是不够的,根本‘吃不饱’,必须补习奥数等,学些超越她认知水平的知识。”慕云说,“很多孩子培训后成绩确实得到提升,水涨船高,考试分数线都被拉高了。如果你家孩子再不培训,就可能会落后一大截。”

“有特长才有机会”也是家长给孩子报培训班的重要原因。辽宁大连市读者郭义海说:“一些学校对有特长的学生明显有偏爱,比如招小主持人,优先考虑参加过音乐培训班、得过证书奖杯的孩子;舞蹈队选拔,也喜欢有基础的孩子。孩子不在校外学才艺,在学校里只能坐冷板凳。有了特长就有了舞台,表现好还能加分,孩子之间的差距就可能会越来越大。”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小学生校外学科补习和兴趣扩展类培训的总体参与率为48.3%,参与校外培训的学生每年平均支出5616元,其中有很多培训机构收费昂贵。尽管如此,有家长仍坚持送孩子去培训班,既是为了孩子,甚至还有争面子方面的考虑。河南郑州市读者吴贤德说:“父母之间攀比严重,你总不能一毛不拔。不管家庭经济多差,也要牙缝里省吃俭用让孩子读补习班。儿子小学6年时间里,上补习班花掉不知多少钱,只能硬挺着。”

部分培训机构门槛低、质量差,师资力量没有保障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很多中小学生正在遭受泛滥的校外培训的“绑架”,比如在上海和江苏,校外培训机构的数量达到了中小学校数量的4.5倍。可是在火爆的校外培训市场上,培训班五花八门、鱼龙混杂,部分机构门槛低、质量差。

上海读者周钰栋曾在浏览一家辅导班师资介绍时,发现一个熟悉的面孔——孩子初中学校的一名退休老师。“仔细一看,介绍太假了!明明是普通学校的一级教师,被说成是重点学校的高级教师;明明是初级中学的普通任课教师,被说成是高级中学的学科带头人……作为家长,我还敢把孩子交给这样一个连诚信都不要的辅导班吗?”还有读者来信反映,不少培训机构的老师其实是实习生,根本没有从业资格和教学经验,“只要有一张金发碧眼的脸,都能成为外教”。

除了假宣传,还有假培训、假成绩等乱象。读者黄廷付在浙江嘉兴打工,由于工作忙、无暇照顾孩子学业,就把孩子送到一家辅导中心。没想到期中考试时,孩子的成绩不升反降。“为了弄清情况,我去辅导中心接孩子时,看到其他几个孩子还在接受辅导。我故意放慢给孩子整理书包的速度,结果听见老师说,‘这是今天的作业答案,你们快点抄完,等下你们的家长就该来接了!’”听到这些,黄廷付大呼上当。

无独有偶,福建龙岩市读者温永给孩子报了一个“包提高10分”的辅导班。事后他发现,在培训机构测试时,孩子的成绩确实有提高,但是一回到学校测试,成绩并没提高多少。“原来,培训机构的老师会‘抓题’,测试都是培训过的相同题型,到了学校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完全是糊弄家长。”

之所以会出现种种乱象,是因为一些培训机构只以赚钱为目的。湖南长沙市读者张闻骥的一位老同学经营了一家培训机构,生意一直很火爆。老同学说,“一共9个老师,学历都不高,老师教得怎么样、孩子学到了什么,反正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再说,大多数家长也不会深入了解我们的教育理念和师资力量,给孩子报名往往是盲目跟风和攀比。”老同学的这番话让张闻骥大为吃惊。

在来信中,还有不少读者反映培训机构证照不全、超范围经营的情况。其中,有的培训机构仅具备营业执照,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为文化艺术咨询及教育信息咨询服务,既不具备办学资质,也没有办学条件。

规范培训机构发展,学校切断与培训机构的利益共生链条

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提出具体措施。

其中,针对教学质量问题,《意见》明确提出,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有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从事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

针对市场准入问题,《意见》明确提出,校外培训机构必须经审批取得办学许可证,登记取得营业执照,才能开展培训,并严格审批登记。

“培训内容不得超出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培训进度不得超过所在县(区)中小学同期进度”“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意见》规定的这些内容明确了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下半年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整改推进和督查督办力度,确保2018年底前完成所有培训机构的整改任务。

“课外培训机构的治理,需要疏堵结合,重视源头治理。一方面规范教育培训机构的行为,引导它们走向促进素质教育的转型发展;同时,要规范地方政府和学校的行为,提高中小学育人能力,从源头降低学生和家长参与课外培训的需求。”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说。

在来信中,有不少读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要加快整治和改变一些学校老师课堂上故意不讲重点、课下收费开补习班的做法,要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时间传授知识、讲透要点。学校教育质量更高了,校外培训就少了。”河南淮滨县读者张全林还认为,校外培训久治不愈,深层原因是教育资源还不够均衡。如今,一些地方依然热衷于给学校分“三六九等”。如果一地只扶持几所学校,仅能满足部分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就会加剧学生之间的恶性竞争,使得家长通过报名培训班等方式努力占据先机。

“只有中小学校保障‘零起点教学’的真正落实,提前教学、超标教学的校外培训顽疾才能真正消除。”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党委副书记陈国治指出,中小学校还要严守招生纪律,自觉切断与校外培训机构的利益共生链条,不通过校外培训机构挑选生源,不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招生,不以校外培训机构的任何培训成果作为招生入学条件。

此外,许多读者还在来信中反思了自身问题。福建龙岩市读者张龙金说,自己曾为两岁半的女儿报了轮滑培训班,结果第三次学习时就摔伤了,之后再也不学了。“过早让儿童参加各种培训,往往是揠苗助长。家长要因材施教,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参加培训,而不是盲目听信宣传、与其他学生家长攀比。”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