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都说自己为孩子好,但孩子也这样想吗?《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对四、八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部分家长离孩子眼中的“好父母”还有一段距离:言传身教不完全一致,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忽视孩子内心真正的诉求。
这种现象到八年级则更加明显,这是因为进入青春期,孩子经历着巨大的身心变化,内心对父母的“期许”也发生着变化。有些家长并没有捕捉到这些变化、真正读懂孩子内心的需求。这一错位是导致青春期亲子冲突增加、亲子亲密性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孩子最想拥有一个“温暖的家”
询问学生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四、八年级学生选择“有温暖的家”的人数比例(39.3%、49.4%)远高于“有钱”(1.2%、1.3%)、“有社会地位”(0.6%、0.9%)、“有权力”(0.6%、0.6%)。可见,孩子都将家庭作为他们最重要的选择,反映了他们对家庭的重视和对温暖家庭的渴望。
从学生选择“有温暖的家”的人数比例上看,八年级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四年级。这说明,八年级学生更加看重家庭,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拥有一个温暖的家的重要性。青春期的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明显减少、渴望独立,与家长的沟通和相处时间减少,但家庭在他们的心目中仍然占据重要的地位。
调查结果表明,与金钱、权力、社会地位等相比,孩子们更看重家庭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温暖的家代表了和谐亲密的家庭关系、充足有力的家庭支持、接纳互信的家庭氛围,它是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温暖和谐的家庭对孩子身心成长都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父母温暖的教养方式能减少孩子的孤独感、焦虑等消极情绪,父母温暖的情感能促进孩子合作、感恩、负责任等积极社会品质的发展。
父母是孩子的人生榜样
榜样对孩子的行为有重要影响。在对孩子最崇敬的榜样调查中发现:“父母”居四、八年级学生最崇敬榜样的第一位。
四年级学生最崇敬的榜样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父母”(25.8%)、“老师”(22.5%)和“科学家”(14.2%),八年级学生最崇敬的榜样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父母”(29.1%)、“影视歌星或体育明星”(14.6%)和“历史名人或文化名人”(12.1%)。也就是说,无论是四年级还是八年级,学生都视父母为自己最崇敬的榜样,说明他们对父母持认可的积极态度,能够发现父母身上的优秀品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与孩子接触时间最长。以父母为榜样,榜样是直观的、真实的、具体的、可亲近的,能使孩子在情感上和心理上更容易接纳、更能引起共鸣。父母应该利用“榜样的力量”,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传递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能量”,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家长关注的不等于孩子想要的
家长更关注孩子哪些方面?孩子希望家长更关注哪些方面?家长对孩子不同方面的关注程度体现了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对孩子的培养目标和教育重点,反映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孩子希望家长关注的方面体现了孩子在成长中的需要、对家长的期待。若家长关注孩子的方面和孩子希望家长关注的方面一致,家长和孩子达成共识,家长能更好地理解孩子、及时给予孩子需要的帮助和指导。若两者出现错位,容易拉开亲子间的距离,甚至成为亲子冲突的导火索。
调查结果显示:
首先,四、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对自己最关注的方面前三位是学习情况(79.8%、79.9%)、身体健康(66.6%、66.5%)、人身安全(62.2%、52.2%),其人数比例均显著高于对道德品质(25.3%、30.7%)、日常行为习惯(15.2%、18.7%)、兴趣爱好或特长(10.8%、7.1%)、心理状况(6.5%、11.1%)的关注。这表明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重智轻德、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倾向。众多研究都表明,学生在不同领域中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家长不能厚此薄彼,关注孩子的品德培养、心理健康与学习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
其次,四、八年级学生最希望家长关注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四年级学生最希望家长关注自己的前三位为学习情况(49.3%)、身体健康(45.1%)、人身安全(40.4%),而八年级学生最希望家长关注自己的前三位为兴趣爱好或特长(60.3%)、心理状况(39.9%)、身体健康(38.4%),其中选择“兴趣爱好或特长”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选项。这表明与四年级相比,八年级学生更希望家长关注自己除学习以外的成长情况,包括兴趣爱好或特长、心理状况。
将学生认为家长最关注的和学生希望家长关注的进行对比后发现,在四年级学生眼中,家长最关注的和自身希望家长关注的均是学习情况、身体健康、人身安全。但需要注意的是,四年级学生认为家长关注的内容分布比较集中,选学习情况、身体健康、人身安全的人数比例远高于其他选项,差距在30%以上;而四年级学生希望家长关注的内容分布比较“分散”,不集中,也有不少学生希望家长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或特长、心理状况、同伴交往。这就表明与四年级学生感受到的家长关注相比,他们更希望家长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或特长、同伴交往。
在八年级学生眼中,家长最关注的方面与学生希望家长关注的方面存在错位,渴望家长对兴趣爱好或特长的关注也愈加强烈。虽然青春期的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越来越强,渴望摆脱父母的控制,但他们仍然渴望父母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并不是希望家长什么都不管。这提示,以合适的方式关心孩子的内心需求是八年级家长重要的功课。
父母言传与身教间存在距离
对家长在孩子面前的不良行为表现进行调查发现,超过两成的四、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做出不良行为。有23.7%的四年级学生和28.6%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经常在自己面前表现出一种或多种不良行为。这些不良行为主要在诚信、讲礼仪和遵守公共规则方面。四、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曾经“答应过孩子的事情做不到”(42.2%、63.7%)的比例最高。这个结果表明,家长在诚信方面的表现较差。
结果还发现,八年级孩子对家长行为的评价更低。与四年级相比,八年级学生报告曾经看到家长“乱扔垃圾”“大声喧哗”“随地吐痰”“说脏话、粗话”和“答应我的事情从不做到”的人数比例分别高11.0、18.0、13.9、15.8、21.5个百分点。
进入青春期,孩子常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好争辩,不会盲从他人的要求。若家长在孩子面前经常表现出不良行为,孩子会认为父母言行不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家庭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调查也发现,报告家长不良行为很少的八年级学生中,选择父母作为人生崇敬榜样的比例最高,为32.8%;报告家长不良行为很多的八年级学生中,选择影视、文学作品、游戏等中的虚构人物为榜样的学生比例最高,为22.9%,而选择父母作为人生最崇敬的榜样学生比例较低,仅为6.3%。这说明,家长在孩子面前的表现会影响孩子对父母的看法和态度,这对八年级孩子的影响更大。
在小学阶段,孩子具有崇拜权威、服从权威的心理特点,对父母更容易持积极的看法。进入初中阶段,由于抽象思维的发展,孩子以理想主义看待周围的事物,对父母变得挑剔,甚至放大在父母身上看到的不足,从而影响对父母的看法。当孩子进入初中阶段,家长更需要注重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