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问题孩子” 更需要我们善待

据媒体近日报道,有家长送读高三的儿子到某励志教育机构做心理辅导,因拒吃冬瓜,儿子竟被教官打裂半只耳朵。如此“心理辅导”,令人匪夷所思。目前,涉事教官已被该机构开除,学校也于日前遣散。

一个拒绝回校读书、想外出打工的“不听话”的孩子,被家长“善意的谎言”骗到一所实行所谓军事化管理的“励志教育”机构做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上午训练下午上课,一上午不让上厕所,背《弟子规》和“学生守则”,背不出就体罚……这个所谓的辅导班,其实就是某些“戒网瘾学校”的翻版。尽管媒体报道中没有说明这个孩子因何而厌学,但究竟是否与网瘾有关,其实并不重要。因为只要是“问题少年”,无论是什么原因,此类学校都是“一视同仁”,采用同样的管教方法。

屡屡被曝出问题的“戒网瘾学校”,早已臭名昭著。为了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网络空间安全和合法网络权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明确提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虐待、胁迫等非法手段从事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活动,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一度“大显神通”,令很多青少年谈虎色变的殴打、电击、体罚等戒网瘾手法,固然已经被判定属于非法,但形形色色“戒网瘾学校”依然以各种名目“换马甲”存在。

仅以涉事的某励志教育机构为例,当地教育局明确表示这“是个无证学校”,主体其实是一个“军训机构”。但就是这样一个机构,却几乎“无所不能”,可以“一个电话,即刻开始从根源上改变”有上网成瘾、早恋、叛逆、自卑自闭、逃学厌学、离家出走、不懂感恩等不良行为习惯的青少年。这种“无证学校”的存在,暴露了有关部门在监管方面的漏洞和缺位,我们不能总是发现一起才被动处理一起。

身为家长,则更应该深刻反省为何自己屡屡将孩子送入“虎口”。面对已经沉迷网络或因其他原因无心学业的孩子,一些手足无措的家长,往往在无奈之下诱骗乃至强行将孩子送进所谓的“特殊学校”“专修学校”等机构,接受所谓的矫正和治疗。但经过治疗的孩子,却平添不堪回首的隐痛,为其他惨剧的发生埋下伏笔。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能一有问题就找机构,应该学会从自身寻找原因。客观地说,只要有“我管不了你,找人管管你”的家长,就无法铲除那些通过暴力体罚“治疗”问题学生的机构生存的土壤,无非是不停地更换招牌罢了。

当然,并不是说要把责任全归咎于家长。现实中,一旦孩子在心理等方面出现问题,家长因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应对能力,束手无策之下难免病急乱投医。所以,再进一步讲,关键要有效解决家长的“现实之困”。必须在照顾非主流孩子、问题孩子等方面,形成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办法,避免所谓的培训机构给孩子们造成二次伤害。

教育是一门学问,教育问题孩子更是一门大学问,如何让专业的机构和人做专业的事情,为那些所谓的“问题孩子”探求科学规范的救治路径,值得全社会深思。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