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武汉市中小学生“跟着课本游中国”夏令营走过20载。20年间,25万武汉中小学生通过夏令营探索体验校外天地。
夏令营,一度因过分追求商业利益和安全隐患,成为中国校外教育的“边缘地带”。
武汉市夏令营坚持举办20年,其时间跨度和参与规模创武汉各项基础教育阶段校外活动之首,且20年间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成为每年极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品牌活动之一。
“政府部门主导、专业承办、自愿参与”下的武汉实践,为探索夏令营如何回归教育本质提供了武汉样本。
一种探索夏令营教育本质的“武汉模式”
夏令营是一种学生以群体活动的形式接触自然与社会的体验活动。与家庭出游不同,夏令营强调以教育为目的,且青少年集体出行。这种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盛行了百余年的校外活动,在中国一度成为人人喊打的“黑项目”。
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是国内较早关注夏令营的学者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他的一篇关于中日两国青少年夏令营中不同表现的文章,引发了全国性的教育大讨论。“当时中国的夏令营现状可谓混乱,主题五花八门,吃苦的、探险的、贵族体验的……而且因个别组织方管理不善,安全事故频发,结果导致官方举办的夏令营数次被叫停,社会零散举办的则难以形成规模和品牌。”他说。
夏令营办与不办?怎样办?彼时的武汉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1997年,一封家长来信摆在了武汉市教育部门领导的案头:对即将来临的暑假,作为双职工的父母期待能送给孩子一次安全有意义的夏令营体验,而不是待在家里或是参加“培优”。
“夏令营本身并没有错,而且是青少年成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时任武汉教育部门负责人扛下风险,一年后,经过慎重考虑,武汉市夏令营活动中心正式成立。
为了消除家长对夏令营组织无序的顾虑,武汉市首先明确了夏令营运作和组织必须由政府部门主导。“政府部门主导意味着夏令营的本质还是为教育服务,国家提倡培养什么样的人,夏令营就围绕这个目的开展活动”。
同时,根据《旅游法》规定,夏令营作为特殊旅游项目需要专业化运作,也就是由旅行社承办,由有资质、有信誉的社会机构规划孩子们的食住行,保障安全。
最后,武汉市明确夏令营为家长自愿参加,不强制收费、不另加费用,收费标准事前公示,全程接受社会监督。
这3条标准被严格遵守并沿用至今,也成为武汉夏令营安全有序举办20年的根本保证。孙云晓将之总结为“政府教育部门主导、专业机构运作、确保安全和有益成长两大原则”的武汉模式。
一堂连接祖国山水和书本知识的实践课程
第二个要回答的问题是“夏令营学什么和怎么学”。
“这并非要把夏令营办成‘学习营’,而是要让青少年在参加夏令营体验中受到正确的教育与引导。”湖北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刘玉堂说。他也是较早提出“跟着课本游中国”夏令营主题的专家之一。
“跟着课本游中国,而不是冲着景点、热点出去玩,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家长对夏令营内容良莠不齐的顾虑。”刘玉堂说。
现任武汉市教育部门领导表示:“祖国的广袤大地,就是一部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知识宝典。我们确定夏令营活动的总主题为‘跟着课本游中国’,即寓教于游,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把夏令营活动做成学校、课堂教育的实践延伸和拓展。”
科学论证夏令营主题。来自政府、高校、企业等多个部门的专家受邀参加“夏令营教育主题研讨会”,他们的研究背景包含教育学、心理学、物理学、光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20年来,武汉市夏令营举办专题学术研讨会30余场,邀请教学专家学者超过120人,编写课程提纲200余份。专家学者们对每个体验地点的讲解内容都进行了详细审定,找出书本知识与线路教育资源二者之间的结合点。
游览和出行过程中的教育内容则围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设置,侧重利用集体出游的机会对青少年开展旅行文明、环保理念、和睦相处以及生活自理等方面的教育。
夏令营用参与互动、体验感悟的手段,为青少年打开社会课堂。
从大山大河到工厂高校,从革命旧址到博物馆、科技馆,营员们跟随书本篇章中的指引,领略感受中华脉动。既有家国情怀的大题目,也有衣食住行的小文章,“俭以养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德观念,“在公共场所有序进出”“盘中不剩一粒米”等成为营员们争相遵守的行为准则,“如何破解中国式过马路”也成为孩子们在出行中主动思考的社会问题。
孙云晓说,在集体出行的潜移默化中,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份转化为行业标准的安全预案
与科学设置内容并行的是对夏令营安全的把控。
“由于担心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等原因,我们的基础教育系统几乎不敢组织夏令营活动。这是一个令人悲哀的误区。”孙云晓认为,武汉模式的成功基础在于将安全预案推向了惊人的细致。
夏令营时间1至2周不等,时间和地理跨度大,必须由专业旅行服务机构运作。武汉借鉴德国、日本开展修学旅行经验,对承办机构进行公开招标,并在活动全程对中标机构开展监管,事先有评估,事中有巡查,事后有评价。
承办机构根据线路和体验内容提出收费标准,面向学生进行定期公示,并严格执行自愿报名、自愿参加的原则,学校不收取或代收任何费用。监管部门重点查处学校与承办机构合作强制收费,旅行途中层层转包和增设项目加收费用等问题。
夏令营对旅行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严于一般旅游资质标准。2018年武汉市夏令营参加人数接近3万,根据要求,成人与学生配比必须达到1∶9,带队老师由学校选派,辅导员主要由持证导游和大学生志愿者构成,专业培训不低于64小时,上岗前需层层考核。
此外,夏令营营员必须签订《夏令营专用合同》《未成年人监护协议》,并购买保险,要求承办单位设置专人专岗,负责学生从离校、出行再到返校全程安全引导与突发情况处置,交通和餐饮标准杜绝低价竞争,开展消防和安全疏散演习等也都写入了相应规范。
2014年11月,共青团组织所属的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在武汉召开现场会,专题推广武汉夏令营安全保障经验。全国少工机构负责人认为,夏令营武汉模式有效破解了校外教育活动安全隐患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016年,基于武汉市夏令营安全保障服务的操作实践,由武汉市教育部门、旅游部门及夏令营承办方共同编制了《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其中第8、第9章节中关于教育服务、交通、住宿、饮食及安全防控等内容,正式将武汉市夏令营操作方案上升为行业标准。2017年,由同一编制组编制的《夏令营服务规范》中再次借鉴了上述内容。
一条社会资源转化成教育力量的有效途径
陈子瑞是今年夏令营活动西安线路的一名安全员。10年前,他也是通过夏令营第一次了解外面的世界。陈子瑞说,曾经的夏令营活动令他记忆犹新:第一次和同学一起住进营地,第一次走进课本中学习过好多次的庐山,第一次自己洗衣服、整行李……
如今担任安全员,营员们的面孔不断唤醒他幼年时的记忆,大家都把他当作高年级的学长,而他也愿意和孩子们分享学习和旅行的快乐。
今年,武汉市夏令营共招募了600多名像陈子瑞这样的大学生志愿者,每一节火车车厢、每一辆旅游巴士上都有他们的身影。
不少景区、景点也根据夏令营需求提供了“特殊”服务。在武夷山,景区为夏令营设置了专门的学习教室,配备有投影仪、电子白板等教具,供营员们开展讨论和学习会。
夏令营严格的操作标准也促进了旅游服务机构转型。夏令营承办机构武大旅行社要求夏令营的修学导师上岗前必须接受不少于96小时的专业培训。这些修学导师专职承担夏令营课程的授课工作,如“文明旅行我知道”“武夷山茶文化探源”等。目前该公司持有教师资格证的导游比例超过30%,辅修心理学、教育学的比例达20%。导游具备教育理念、掌握授课技巧,更容易找到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的结合点,也更容易使旅行中课程的执行落到实处。
武汉市教育部门领导认为,整合社会资源办好夏令营,就是要充分发挥好社会各界的力量,调动起旅游、交通、保险、景区各方面的优势资源,明确任务、协作完成。各方面既各履其责,又相互衔接配合,成为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整体。
在社会各方合力之下,武汉市夏令营逐步摸索出科学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和课程开发体系,权威性和公信力逐渐加强。武汉市各中小学校参加夏令营活动的学生越来越多,老师们也愈发认可“孩子们在夏令营中确实不仅是玩一玩,而且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校外教育活动是实现这一根本任务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武汉夏令营20年来坚持探索科学有效的运作方式,以优质的课程和体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以专业的组织和服务确保参与师生的平安、快乐和收获,对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进一步规范的同时发出正面倡导。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社会呼唤更加有序、有益、有效的校外实践活动,使其成为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不可或缺的一环。多年来,武汉市推动夏令营活动不断转型升级,以教育为本质目的,整合转化多样社会资源;以游学为平台载体,通过专业服务机构实施体验化课程;以学生为纽带,连接家庭、学校和社会空间,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