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些年,校外培训机构几乎处于灰色地带,在市场监管部门完成公司注册后,很少有人去查他们是不是有教育部门颁发的资格证。至于聘请什么老师、开授什么课程、如何收费等,更是企业自己说了算,可谓野蛮生长。虽然帮助孩子取得了不错的考试成绩,但全面的育人效果如何,无人追究。
2018年2月份以来开展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至今已有近一年的时间。不过,培训机构、学生家长对此仍半信半疑,没多少家长停止送孩子上培训班。这种担忧很正常,因为谁也不知道整治是不是一阵风,而且招生评价方式没有改,不上培训班了,考试时学校教的内容不够用,怎么办?
解决家长的疑虑,除了要继续推进减负的各项措施,建立长效机制,还必须弄清楚,我国为什么会在此时以如此大力度、如此高的规格来推进减负?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因为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这根“指挥棒”的存在,指挥学校教育、评价学校教育、考核学校教育的标准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更关键的是,未来的中国,需要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过去的教育观和教育方法有偏差,不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的“减负”是与国家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国家发展转型呼唤创新型人才,进而要求教育变革,正是这种变革中的一环。
最有效的“减负”来自评价体制的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树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观。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中小学生减负三十条”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严禁给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将升学情况与考核、绩效和奖励挂钩”。这些要求把责任直接落到了地方政府头上,各地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才能将教育的指挥棒更好地指向引导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其中釜底抽薪的关键一环是调整教育综合评价体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必须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九部门印发的“减负三十条”强调,“全面实施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强化高考育人导向,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创新试题形式,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加强情境设计,杜绝偏题怪题,注重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克服命题结构固化和学生机械刷题的倾向,引导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科学引领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出了努力方向。
未来,高考学生不仅要有运用知识的知识,还要有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要有体验性知识与转化和运用的能力。广大学生只有在课外更多走进博物馆、科技馆,积极走向社会,开展研究性、实践性学习,才能像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那样“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获得真正的素养发展,最终成长为新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