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做好准备别让孩子陷入健康的“坑”

今天开始,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学了。狂补作业、提到上学就不开心、起不来床、不想吃饭……开学前,你的孩子是不是正处于这样的状态? 据多家医院门诊反馈,寒假结束前的中小学生“就诊小高峰”集中在视力、肥胖、心理等问题。专家指出,假期用眼过度是导致孩子开学后视力下降的最主要原因,节假日饮食没有节制、零食吃太多也是孩子消化不良、不想吃饭的原因,无法从假期“放松”状态转换到上学“紧张”状态引起的“开学恐惧症”也导致孩子厌学。专家建议,新学期开始的前后一两周,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多学业上的压力,要引导帮助孩子循序渐进地进入学习状态,及时调整作息习惯,饮食均衡,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为孩子营造健康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此外,家长还要特别关注孩子的视力状况。

狂补作业、提到上学就不开心、起不来床……寒假已进入倒计时,你的孩子是不是正处于这样的状态? 今天开始,各地中小学将陆续开学。事实上,据多家医院门诊反馈,寒假结束前的中小学生“就诊小高峰”如往年一样如期而至,前往就诊的孩子集中在视力、肥胖、心理等问题。

那么,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尽快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尽可能缩短刚刚开学的不适应期?不妨请儿科专家们为家长们答疑支招。

开学健康“坑”1:

视力下降,看不清黑板

“每逢新学期开学,就会有孩子说看不清黑板了。”长沙爱尔眼科医院视光中心主任黄丹介绍,每年寒暑假的最后一个星期和新学期开学的前两个星期,都是中小学生眼科看诊的高峰期。黄丹表示,假期用眼过度是导致孩子开学后视力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新学期开始,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视力状况。如果了解到孩子看不清黑板,应及时到专业眼科机构进行检查。

专家开方:端正坐姿,严控电子产品使用时间。黄丹建议,进入新学期,学习时间比假期明显延长,家长要督促孩子端正坐姿。正确的读写姿势是做到“三个一”:身体距离书桌一拳,食指距离笔尖一寸(3.3厘米),眼睛距离书桌一尺(33厘米)。同时还应避免孩子以趴着、蹲着等不舒服的姿势看书写字。

孩子一定要用电子产品的时候,应尽量选择电视或电脑,而不是手机和iPad。近视最好的预防,就是增加户外活动,建议儿童青少年每天白天的户外活动不少于两个小时。同时,要为孩子营造舒适的用眼环境,让孩子保证充足而规律的睡眠。

开学健康“坑”2:

在学校吃不下饭,回家找零食

“节假日期间,由于大人们作息规律打乱,饮食没有节制,孩子也随着父母的生活节奏开始没有规律。”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一科主任李志教授表示,平日里,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饮食习惯管理得不错,但一到假期,尤其是春节,不少孩子一日三餐的作息时间完全被打乱,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消化不良、腹泻或者便秘等消化道反应。出现这种状况是由于孩子零食、饮料吃多了,体内的血糖升高,孩子不再产生饥饿感,自然吃不进正餐。现在很多孩子中午都在学校吃饭,还有不少孩子寄宿,吃住都在学校。如果不及时纠正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专家开方:断掉零食饮料,给孩子的胃留出空间。李志建议,家长要注意调整孩子的饮食习惯,如果真是因零食吃得过多导致不吃饭,不要过于心疼孩子,让孩子饿一两顿,同时不给零食和饮料,就可以调整过来。舍不得饿孩子的家长,可以熬点山楂小米粥或水果汤调节一两天。同时父母也要建立对孩子的健康管理,节假日也要和平日一样,做到起居正常,饮食有节。

开学健康“坑”3:

不想上学,一上课就犯困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儿少心理科主任马静副主任医师表示,临近开学,会有一部分学生无法从假期“放松”状态转换到上学的“紧张”状态,严重的会因无法适应而产生严重的情绪问题,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开学恐惧症”。

“开学恐惧症”多表现为失眠、非睡眠时间嗜睡,以及一些查无原因的头晕、恶心、腹痛、疲倦、食欲不振等症状。比较而言,心理素质低且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校经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对新环境不能很快适应的学生,以及一些过于追求完美学业的优秀生等五类学生属于易发群。

专家开方:孩子出现厌学情况时,不要一味横加指责。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儿少心理科心理治疗师杨醉文提醒,新学期开始的前后一两个星期,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多学业上的压力,要引导孩子从感兴趣的科目或爱好入手,帮助孩子循序渐进地进入学习状态,及时调整作息习惯。或可利用周末,邀请孩子的同班同学参加家庭聚会或户外活动,增进孩子与同学之间的感情,帮助孩子尽早适应学校生活。

马静建议,稳定的情绪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变化。家长要尊重、理解孩子的负面情绪,不要在孩子出现厌学情况时横加指责。因为不被接纳的负性情绪累积后,很可能会转换成躯体症状、情绪障碍。在孩子出现情绪问题之后,家长要及时安抚、稳定孩子的情绪,比如可以说“我知道你现在心里很不好受,但爸爸妈妈会陪在你身边,你有需要就告诉我们”。

最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家长应多督促孩子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保持良好的生活、学习状态,以防无法适应突然的变化。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