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高级教授孙正义
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新时代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云南大学党委书记,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林文勋
亮点速览
□文科教育不仅必须使受教育者能够学习专业知识并获得专业技能,从而成为能够从事某种工作的“某人”,同时也使教育者能够丰富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并发展他们的潜力成为“人”
□有必要将教育方向转变为“教学知识”,将教材定位为“标准答案”,将教学定位为“按教科书”,将文科视为枯燥的文章,现成的结论和空洞的教学。
□在戏剧性变化的时代,科学技术相对于人文科学的存在感更加明显。人文应该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科学和技术的变化,关心中国和世界的变化,重新思考人性的方式
□新的文科建设在强化中国文化主体性的同时,应该扩大国际视野,维护世界的感情,更自觉地将中国所处的世界视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1、实现培养“某种人”与培养“人”的统一
光明图书馆:目前,新文科建设得到全面推广。在您看来,这个“新”亲戚是什么?突出新文科建设有哪些考虑因素?
孙正轩:文科的新“新”首先应该是文科教育的新概念,体现在四个方面:培养目标,努力实现培养“人”的统一,培养“某种人”。要努力实现文明的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在教育观念上,要努力实现改善能力和人格培养的统一;在人才评价中,要努力实现“上升”和“下降”的统一。
人文学科旨在培养充分发展和文明伴随的人。因此,有必要全面培养人的美德,智慧,情感,意志,理想,信念和情感。人文教育具有崇高的人文理想和深刻的人文内涵。它不仅必须使受过教育的人能够学习专业知识,获得专业技能,成为能够从事某种工作的“某人”,而且还能使受过教育的人掌握自己时代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并充实自己。情绪,培养自己的情感,发展自己的潜能,建立正确的信仰和理想的生活,使自己成为“人”。
文科教育是个人识别历史,社会和时代的基础,也是认同个体的身份,社会和时间的前提。在新的文科建设中,最重要的是在培养目标中实现培养“某种人”,培养“人”的统一,使受过教育的人真正地伴随着文明。
林文勋:根据培训计划,新的文科重点是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的融合,培养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家。然而,新的文科并不是技术和人文科学的简单增加。新文科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瞄准新的方向。新的文科不仅要立足现在,还要面向未来,面对中国教育的现代化,面向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要求我们注重转变和提升现有的人文社会科学,使人文社会科学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发挥时代,思想和领导的作用。
承担新任务。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我们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遗产创新等方面努力工作,做好学科体系建设和团队建设。理论高地建设,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智库与平台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建设,开创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使用新方法。随着世界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必须把握科技革命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影响,更新学科观念,创新学科方法,学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推动人文社会科学革命研究范式。改进学科组织,用新技术激活思想,开创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2、反思传统文科:关心变化的中国与世界
光明图书馆:事实上,即使没有“新”字,人才培养,文化遗产和国家发展的“文学”意义也不容忽视。在引入新的文科时,是否有必要重新审视人文学科的价值和意义?
孙正轩:人文教育是人类文明的继承与创新领域。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转移,也是历史文化的创新活动。文科教育是塑造未来的重要因素。它激发了个人对知识的渴望,拓宽了个人的生活视野,培养了个人的理论思维,并使个人的生活领域升华。因此,要考察人文学科的当代和现实意义,更好地把握新的文科建设,必须把教育方向转变为“教学知识”,把教材定位为“标准答案”,把教学定位为“根据教科书”。它被认为是一篇无聊的文章,一个现成的结论,以及一个空洞的教学情境。
新的文科教育理念是使教育者以现代思维方式构建现代科学世界图景,用现代价值观规范现代行为,用现代审美意识探索现代生活利益。受过教育的现代人。新文科教育必须强调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洞察力,把握和把握时代问题,分析和完善时代问题的理论概括,解释和论证问题的理论思考。时代,回答解决时代问题的理论思路。力。在促进能力和健全人格的整合以及德国树的互利中,这是人文学科的重要使命。
王波:过去,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人文学科萎缩或堕落的声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世界人文科学和技术的巨大影响力无能为力。与自然科学相比,人文学科的态度相对保守:科学始终面向未来,人文更热爱传统;科学直接面对经验,人文学科更注重经典;科学关注客观世界,人文关注社会价值。在戏剧性变化的时代,科学技术相对于人文科学的存在感更加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该学科的特点。然而,基于反思的立场,人文应该面对一个以更积极的态度被科学技术改变的世界,关心中国和世界的变化。
林文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是伟大的,但它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应该怎样'的价值目标超出了其视野和功能的范围。”在过去100年中前所未有的变化带来了一个新的时代主张,要求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提出新的答案。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植根于时代背景。它以勇于探索的精神回答了新时代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以国家的主要战略需求和前沿研究引领学科的发展。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回应时代的关注,发出时代的声音,才能更好地指导社会实践,进一步展示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和意义,使他们能够继续振兴和振兴。
在这方面,学术史上的“安静时代”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 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吴文藻,费孝通,徐曙光,陶云琪等一批学者齐聚云南,在边疆创造了中国社会学,创造了中国人文学科发展的“女王时代”。社会科学,留下宝贵的学术遗产。与此同时,魁北克学者始终将学术研究融入时代,坚持知识与行为的统一,并在中国土地上撰写文章。虽然那个时代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它留下的大量学术产品和Kuige的精神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并且它有机会在时代的动荡中振兴和振兴。
3、打破壁垒,着力推进融合教育
光明图书馆:现代教学部门越来越专业化和细分化,跨领域和整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您如何看待这种“分离与整合”?
王波:从知识和学术分工的学科分化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进步和对世界的更好理解。对地方和细节的研究越深入,对学术整体愿景的要求越强,跨学科的综合协同作用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动力。
新的文科建设强调学科交叉,反映了当前学科发展的新趋势,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升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数字人文是近年来新兴的艺术和科学领域。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专家与人文领域的研究人员合作,在人文领域应用数字仓库,文本挖掘,数字图书馆,虚拟现实,信息可视化等信息技术。它为传统人文研究和教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
林文勋:新文科的鲜明特征是交叉融合,即互动,创新和突破。推进新文科建设的关键是打破部门,学科,学科和社会之间的障碍。因此,要注重推进综合教育,将教学与教育有机结合,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有机结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有机结合,努力培养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能力,高度社会责任感,跨学科知识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考虑学生在学年中的培养,还要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培养学生的时代。
孙正义:新文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双重的:培养“走出去”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应对”的应用型人才。为此,有必要改变长期以来“不上升”和“不下来”的知识型人才培养模式。
4、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之基
轻松明智的图书馆:未来的中国必将以更开放的态度拥抱世界,以更具活力的文明为世界做出贡献。您认为新文科在促进文明交流和相互学习方面的使命是什么?
林文勋:人文社会科学一直关注人类的未来和命运。他们致力于揭示现实和外部世界的规律,为解决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提供理论和方法论基础,从而成为人类理解世界,改变世界,完善自身的强大理念。武器。在当今时代,在深化文明交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人文社会科学有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具体而言,它包括人才发展的责任和使命。人民是文明交流的最佳载体。只有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才能促进跨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新文科建设要不断把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队伍。
文化遗产创新的责任和使命。新时期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文化教育与文化引导相结合,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与繁荣。
服务经济和社会的作用和使命。在新时期,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必须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追踪学科前沿,不断增强咨询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增强贡献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服务声誉。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责任和使命。目前,中国正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新时期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必须不断推动跨国研究,合作与交流,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技能,为人类命运共同建设一支年轻人。
王波: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看,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新的文科建设,同时加强中国文化的主体性,扩大国际视野,维护世界的感情,自觉地走向世界。其中中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加强区域国家研究,以形成对世界各国和各文明的客观理解。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包含平等,相互理解,对话和容忍的文明概念。近年来,北京大学通过南南学院,燕京学院等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它不仅为来自不同文明的人们提供了合作的空间,也为未来世界提供了一个纽带。这提醒我们,大多数青年学生应该了解中国,了解世界,不断巩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张胜,王思民,胡海南,蒋新军,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