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选择返乡就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对于返乡就业,他们还有哪些顾虑?近日,本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973名离开家乡工作生活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职业发展空间有限(65.1%)和缺少与专业对口的岗位(57.8%)被受访者认为是青年返乡就业的主要顾虑。62.6%的受访青年建议完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0.8%,高中学历者占9.2%,本科学历者占86.7%,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3.3%。
侯静(化名)今年27岁,曾在北京某教育公司工作了4年,之后回到河北老家工作。侯静坦言,自己眼下在职业发展方面存在一些困扰,“家人希望我回家后从事一份稳定的工作,找一个所谓的‘铁饭碗’,但我不太喜欢”。
尹东(化名)大学毕业后在保定的生产制造行业工作了两年,后来回到家乡工作。他觉得年轻人回乡就业面临的难题就是工资待遇和福利制度问题。“拿我老家来说,青年返乡就业还是有一定的阻碍。我认识的同学和朋友,大部分读完大学后,都留在了家乡所在的地级市,回到县里就业的很少。我老家这边中小企业居多,福利待遇比较差,而且产业结构单一,以五金机械居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走质量和技术路线,因此可能不符合知识青年的择业标准”。
尹东说,一些小城市的生活成本与经济发展并不相称,可能生活压力并不比大城市轻多少,加上缺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对青年吸引力就不足了。
调查显示,职业发展空间有限(65.1%)和缺少与专业对口的岗位(57.8%)被受访青年认为是人们返乡就业时的主要顾虑。其他还有:薪资水平比较低(53.7%)、 可以对接的平台资源不足(47.3%)等。
今年23岁的祁佳(化名)老家在河北沧州,在石家庄读完大学后,回到了家乡工作。在祁佳看来,提高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资水平,有助于促进青年返乡就业。“比如像沧州,房价上涨很快,平均工资水平却相对比较低”。
祁佳认为,就业机会对于年轻人也很重要,“有些人不愿意回来也有可能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工作岗位,现在很多专业在小城市都没有对口的工作可以选择”。
关楠(化名)2016年硕士毕业后,回到老家陕西榆林工作,她告诉记者,她一些学新兴专业的同学大多留在了大城市,“大城市的平台和机会能给他们提供更多用武之地。相比之下,从事传统行业的人回家工作的多”。不过,关楠觉得,振兴乡村也很需要新型技能,“比如高新科技和传统农业的结合,基层地区很需要这方面的人才”。
侯静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有很多新奇的想法,很有创意,可以给地区发展注入活力。“基层的一些企业、单位可以提供一些帮助年轻人成长、展示他们个人能力的机会,让他们在返乡就业的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促进青年返乡就业,62.6%的受访青年建议完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56.3%的受访青年建议加强校企联动,培养稀缺专业人才,55.8%的受访青年建议鼓励创新,发展新职业,52.6%的受访青年建议发掘与基层发展相适应的就业岗位。
“有时候没有足够的支持,对年轻人返乡就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阻碍。”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林新奇认为,返乡就业需要各种条件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要加强在政商环境、资金、人才上的支持力度。“目前我国整体的人力资源可能过于往一线城市集中,近几年二三线城市抢人大战也在进行,也会吸引年轻人。两者配合起来也是促进地区平衡发展的举措。从广义的角度上说,返乡就业会促进整个国家的全面发展、均衡的发展,也是国家发展战略大格局中的一部分。不管是为家乡作贡献,还是为自己谋发展,都是很有意义的”。
他建议,返乡就业的年轻人做好心理准备,做长期的打算,不能急功近利,要踏踏实实地从基础做起、从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