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渭州学校:每个学生都找到了兴趣“孵化器”

每周四下午,是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渭州学校七年级学生陈宇轩的最爱,他可以和小伙伴们尽情地徜徉在科技实验室,探寻宇宙的奥秘。和陈宇轩一样,渭州学校的3700多名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社团,每个人都会一门“手艺”,这是该校探索实施生命教育的一部分。

渭州学校始建于2012年,是在原陇西县三中旧址上新建的九年制学校,位于新旧城区交汇处。“刚建校时,可以说是‘一穷二白’,没有老师,没有学生,甚至连一张像样的办公桌和学生桌凳都没有。到秋季开学时,想尽办法才‘凑了’19个教学班1030名学生。”谈起当时的情况,校长郑国栋仍记忆犹新。

教师有了,学生有了,但学校面临着又一难题:新招学生68%以上是农村留守儿童,习惯养成较差;80%以上教师从农村学校选调而来,水平参差不齐。

何以立校?何以生存?何以发展?这是当时郑国栋和班子成员思考最多的问题。“好的教育应该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应该给每个人最大的发展空间,帮助每个人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促使其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郑国栋说,在深入调研、多方听取意见建议之后,学校提出了“多姿多彩 自由生长”的办学思路,推进实施生命教育。

在“多姿多彩 自由生长”精神内核引领下,学校突出“学生以发展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学校以教师为本”办学理念,注重让学生养成安全、健体、安静、卫生、阅读、思考六个行为习惯以及好好用餐、健身、学习、审美四种生活方式。同时,各个年级尝试文化课与行为习惯的综合评价,将重心从注重阶段教学成绩的评价转移到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开设了80多个社团供学生自由选择,每一名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着力点。

在教师成长方面,学校坚持研修并举、教学相长的原则,通过“站得稳、走出去、有成就”的“三步走”策略,让每一位教师找到专业自信,极大调动了教师积极性。从刚进校时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到迅速成长为一名专家型名师,再到2015年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班主任“双荣誉”,陈丽英教师的成长是渭州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外,学校还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了15个社会教育实践基地,每周安排2—3个教学班深入基地,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认识社会,走进自然、认识自然,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学生在作文中深情地写道:“让我这个一直生活在‘温室’中的孩子,见到了从未见过的,体验了从未有过的生活,原来,外面的世界还有这么多奇妙的现象!”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