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属于青少年,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青少年阶段是读书学习的好时光,读书能吸收知识,能汲取营养,能开化心灵。年轻读书,一生受用。因此,读书是学生的主旋律,读书是学生最需要做、最可以做,也最应该做好的事。
人的一生有人很成功,有人很平常,有人很失败,究其原因,首先就是对待读书学习的态度、目标、方法不一样。关键在哪里?在态度,在是否刻苦。
人类的历史是竞争的发展史,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竞争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作为一位现代青少年,每位同学都应懂得这一点,都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坦然面对竞争、参与竞争;咀嚼竞争的苦头,品尝竞争的甜头。学习是接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学会做人、学会合作的过程,也是竞争的过程,没有刻苦精神,你就可能成为一名落伍者;没有刻苦精神,你甚至找不到合作的伙伴,进入不了这一竞争的洪流。
历史上有两种时代,一个是治世,一个是乱世。治世政治清明,民风淳厚。乱世迷离馄饨,变化莫测。但无论什么世道,人都需要通过学习来生存,来处世。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是最有前途的人,一个善于学习的团体是富有的团体,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是令人畏惧的民族,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是兴旺发达的国家。过去,历史上的帝王将相和著名学者,个个是刻苦学习的榜样。现在,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从孩子们的父辈到身边的同学,能成功且能保持不衰的都是勤奋学习的人。专家认为,人的先天智力没有多大的区别,要想取得成功,就靠后天努力。需要勤奋,需要刻苦。
上帝是公平的。历史上富不过三代,贵也难过三代,盛极必衰,否极泰来,这是他的部署;人有优点必有缺点,有长处必有短处,这是他的调配;数学考零分的成了文学大家,学习成绩不够好的当了大老板,这是他的杰作;成功的享有名声,但必须吃尽苦头,失败的非常难受,但可以激励人们再夺胜利,这是他的安排。总之,上帝提倡刻苦、主张奋斗,鼓励竞争。反对懒散,不主张消极,尤其瞧不起自卑。当然,这上帝不是别人,就是现实,就是有史以来人类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
刻苦如此重要,但做到自觉刻苦却不容易。人的惰性本能,社会不良环境的干扰,堕落人生观的影响等等,都驱使着人不去勤奋、刻苦。自然,他们就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地理想。天道酬勤,有付出才能有收获。学习是人生永恒的话题。少小时期能刻苦,风光一生不落伍。是否能勤奋、刻苦学习的态度首先决定了学习的成就,决定了人的生存质量。
中国历史上出现很多勤奋读书、刻苦学习的典范。西汉有个农民孩子匡衡,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也没钱买书,于是借了一本书,晚上拿小刀将与邻居的墙缝挖大一些,凿壁偷光读起书来。汉朝孙敬,年少好学,嗜书如命。时间看长了要打瞌睡,于是“头悬梁”——用一根绳子拴在房梁上,将头发拴在一起。每当打瞌睡时,头一低绳子就会拽动头发,疼痛而赶走睡意。还有如“锥刺股”的战国时期苏秦,因学问不深受人鄙视而发奋读书。读书到深夜,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使自己清醒继续读下去。这些刻苦读书的典型代代相传,影响了中国孩子几千年。
到了现代,很多穷人家孩子学习特用功,因为没退路,要改善生活,只有勤奋、刻苦。也有富人家孩子学习不愿刻苦,因为没生活压力,于是慢慢落后。有当官的孩子学习不用功,因为有个好爸爸,好靠山,指望将来坐享其成。于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贫困的不过三代变富了,富裕的不过四代变穷了,好爸爸不能陪自己一辈子,贫与富,贵与贱进行了历史性的更替。
当然,新中国建立几十年了,教育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们对教育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我们仍然提倡刻苦,因为我们永远需要这种学习精神!但我们的孩子已无需像古人那样凿壁偷光;青少年孩子正值成长时期,不必也不能“头悬梁”、“针刺股”地常坐在书桌前。更为重要的是,在国家安定,社会平稳发展的今天,我们希望孩子学得科学,成长健康,还要注意让孩子在够重的学习任务中有空间享受人生的快乐,还应重视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享受自己可支配的自由。
辛苦,原指味道辛辣而苦,比喻艰难困苦,感觉疲倦。刻苦是主动学习的,有追求,有理想的学习,因而可以是愉悦、高效的。刻苦到一定的阶段,可能艰苦,也难免辛苦。而一旦进入辛苦却仍然保持辛苦乃至于过度辛苦,这种学习就一定是被动的,低效的,机械的,疲敝的,勉为其难的,而发展下去,也肯定是痛苦的,对身心有伤害的。刻苦能创造人生,辛苦让人观望也可能失望于人生,痛苦则可能毁掉人生。因此,对于正长身体阶段的孩子的学习,我们提倡刻苦,不鼓励辛苦,坚决拒绝痛苦。
人在老年回顾自己的一生时,会发现自己有过特别艰苦,感受特深的阶段,也有过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因此特别有滋味的时光。尤其是那决定命运的考试,或在工作中某一工程或某一项目即将完成之时,都免不了下足功夫、用尽力气进行冲刺。然而,冲刺毕竟是赛跑中接近终点的一刹那行为。倘若赛跑中过早冲刺,或过多冲刺,它都会让运动员伤了体力,泄了精神,乏了后劲。学习与工作也是如此。
人的学习是终生的,不同人有不同的发展轨迹。但决定其人生学习结果和工作成就的,一般在完整的学习链结束即大学毕业前后,不在中学,更不在小学。因此,中小学阶段对孩子学习潜力的过度开发,以至于涸泽而渔,对孩子的教育和健康成长甚为不利。中央教科院有一项调查显示,“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高考状元进入职场后,成为出类拔萃的行业“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偏少。这与我们基础教育中,有小学、初中毕业班级对应试能力训练抓得特紧也很成功,学生到初中、高中后却没有明显优势的现象应有异曲同工的解释。
分析这一点,孩子的天生资质没变,只能在教育上找原因。因此,现实教育中一些过早,或过频地让青少年冲刺的做法,都是不科学、很短视、很狭隘的。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害,更不利于对国家的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的培养。
怎样引领、指导青少年孩子们的学习?我们提出,刻苦不辛苦,目标加方法。就是说,不勤奋、刻苦是不行的,只勤奋、刻苦是不够的。要树立目标,长目标短安排,阶段目标重落实。要讲究方法,科学学习,优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诸多教育的误区,才能通过科学的途径,走出一条切合青少年年龄实际的教育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