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面对面到键对键的线上,即使不在校园、不在课堂,黑龙江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形式同样多姿多彩,真正办成了教师倾心教、学生真心爱的优秀课程,师生从心底喷薄而出的国家意识、爱国情感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更牢固、更充沛。
积极探索多种形式实践教学
3月9日,教育部推出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为了让听障学生不落课,绥化学院党员手语志愿者服务队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联手,连夜翻译、同步录制了手语版“思政大课”,让该校285名听障学生上了一堂特别而难忘的思政课。
“‘思政大课’让我们更真实地感受到了疫情中‘逆行者’的奉献精神,老师们变着法儿地让我们不落课、辛苦录制手语的行为,本身就是思政教育的好故事,这样的思政教育不生硬、不空洞,更有感染力、说服力。”绥化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听障学生小何用手语表达自己的心声。
“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把思政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多种形式实践教学。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打造‘互联网+思政’,使思政课活起来。”日前,黑龙江省委教育工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化新时代黑龙江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创优行动方案》,从课程体系创优、教学资源优化、教师队伍壮大等12个方面给予了具体、明确的指导。
“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行动方案》是前进的旗帜和冲锋号角,创新创优,义不容辞地高质量办好新时代我省学校思政课,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家长乐心。”黑龙江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赵国刚说。
实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行动
“爱国情怀是教育前行的精神力量。变换的只是开学、上课的地点,不变的是师生情、爱校情、爱国情。”近日,漠河市高级中学校长王洪秋和学校党支部书记吴凤伟担任升旗手,在祖国的最北方,庄严、神圣地举行了只有他们两个人参加的升旗仪式。
肃立、注目、唱国歌,不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不论是大学,还是中小学,师生们用线上庄严的升旗仪式开启了新学期,上了第一堂思政课,鲜明的爱国主义特色融入到开学、开课的每一个环节,浸润了天南海北每一名师生的内心。
如何连接从小到大的思政教育、加大思政课创新创优的延长线?黑龙江给出实施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行动的答案。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对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的分类指导。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每所学校至少要与一所跨学段学校共建思政课。探索建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相关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到基层中小学支教制度。
“在这场特殊的战疫中,每个人发出的光和热汇聚成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讲好中国故事、传递立德之道,厚植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我们做到了培根铸魂,作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更重大、使命更光荣。”龙江青年学者、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巩茹敏说。
“一校一策”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
把思政课教师网上教育成效纳入评聘考核体系,坚决克服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弊端,实行不合格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黑龙江多元评价机制严而又细,施行“一校一策”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鼓励支持教学名师走上思政课堂,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建设高校思政课大格局。
实施“课程思政”后,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教师马丹对教案进行了重新调整,在注重知识点讲授的同时,融入与之相关的工匠精神、职业伦理等道德观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哈尔滨工业大学从本科思政课现有学分中分出两个学分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坚持开设一学分硕士研究生社会实践课程,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深化理解重点难点问题。
“思政教育也要提倡家校合作,家庭教育要将思政教育融汇在点滴生活中,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筑起第一道防线。思政工作者要努力将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贯穿于教育教学各环节、全过程,极致发挥思政课的铸魂育人功能。”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获得者、黑龙江科技大学教师刘艳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