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落实“两个大计”的战略任务,最终都要体现到为我们党和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用人才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习总书记的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我国教育事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鲜明政治属性和崇高的神圣使命,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实“两个大计”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四个服务”的内在要求。习总书记指出,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正因为如此,习总书记强调,高等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好“四个服务”,就必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和立场。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迫切要求。习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强调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需要高校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高校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具体要求。我们党从成立之时就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作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从工人学校、平民女校到抗日军政大学、鲁艺等直到今天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时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在教育领域就具体表现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通过主题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成为高校践行党的初心使命高度自觉的具体行动。今后,高校要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践行好党的初心使命,就要继续坚定地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
高校要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责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努力。但必须始终关注并着力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谁来培养人”这四个重大问题。
一要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确保高校“姓党”“为党”,解决好“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办好高校的根本保证。我国所有的高校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办的,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高校必须“姓党”“为党”,高校必须牢固树立“立校为党、办学为国”的理念,从体制机制上全面加强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等各方面的领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好“四个服务”的要求,把高校办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坚强阵地。
二要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是办好高校的根本方针。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点要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健全立德树人机制。当前尤其要加强“三全育人”顶层设计,注重“三全”之间、“三全”内部以及校内外的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相互融通,解决分散化、碎片化、各唱各的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等问题,发挥“三全育人”的整体功能,放大“三全育人”的整体功效。
三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解决好“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核心任务。高校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就必须以质量为本,把标准建立起来,把责任落实下去,把机制完善起来。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当前尤其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四要建设有情怀、有担当、有使命感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夯实提高办学质量的基础,解决好“谁来培养人”的问题。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正因为如此,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就更高。习总书记对好老师提出了四条标准: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鼓励教师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这些论述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指明了方向,当前尤其要把增强教师浓厚的家国情怀,敢于担当作为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的崇高使命感作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点,使教师更好地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
(作者系东华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