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的回信充满了爱和鼓励。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毕业后投身‘一带一路’建设,为增进中巴友谊作出自己的贡献。”收到习近平主席的回信,来自巴基斯坦的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专业博士二年级学生沙德郑重写下了这段话。
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17日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对各国优秀青年来华学习深造表示欢迎,鼓励他们多同中国青年交流,同世界各国青年一道,携手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北京科技大学现有巴基斯坦留学生52人,其中49人为博士、硕士研究生。近日,他们给习近平主席写信讲述了在中国留学的经历和感受,对学校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给予的关心帮助表示感谢,表达了学成后投身“一带一路”建设、为增进中巴友谊作贡献的愿望。
携手为增进中巴友谊作出贡献
“收到习近平主席的回信,我感到非常的激动和自豪。”来自巴基斯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二年级学生伊凡说,毕业后,自己会运用在北京科技大学学到的专业知识,投身到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工作中。
阿里是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三年级的学生。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他的父亲就曾在该校的前身——北京钢铁学院攻读采矿工程专业。阿里谈到,父辈的经历让他立志从巴基斯坦来到中国学习。现在,习近平主席的回信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收到回信后,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大二学生萨玛拉第一时间记录下了自己激动的心情,“中巴友谊比喜马拉雅山还高、比阿拉伯海还深。中国和巴基斯坦永远是好朋友,这份友谊长存。”
“习近平主席在百忙之中给我们回信,表明了他对国际学生的关怀,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荣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二年级学生萨塔尔说,作为青年一代,一定会继续努力将中巴友谊维护下去,也将尽自己所能推动中巴友谊变得更加牢固。
将回信精神转化为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动力
“习近平主席的回信,不仅是对学校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的亲切关怀,更是对广大来华留学生、广大青年和我校师生的极大鼓舞和鞭策。”中国工程院院士葛昌纯接受采访时谈到,这对于激励学校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正寰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名从事教育、科研工作60余年的老教师,将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守科研一线,指导学生掌握零件轧制领域先进技术、研发新型科技成果,培养更多具有国际前沿视野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机械学科卓越人才。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毛新平谈到,青年学子作为未来建设世界的主力军,更应该深刻地意识到,只有多合作多交流,着眼人类共同长远利益,才能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
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武贵龙表示,学校将以习近平主席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努力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努力建设“特色化、精品化、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杨仁树指出,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重要回信精神融入到北科大各项事业发展中来,深入实施综合改革,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发展,写好“奋进之笔”,不断开创新时代学校“双一流”建设新局面。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院长曲选辉表示,全院师生今后将切实把“材料强国梦”付诸工作实践,做好“顶天立地”的研究,致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促进全球学术繁荣贡献力量。
“巴基斯坦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北科大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教授詹纯指出,留学生是学校国际化建设的重要组成,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他将全身心投身教育科研,为冶金学科发展、培养一流人才贡献应有之力。
“青年代表了未来的力量。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希望,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北科大校团委书记王鹂谈到,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将鼓励青年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讲给世界听、做给世界看,让汹涌澎湃的“后浪”在战疫攻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彰显蓬勃的青春力量。
“习近平主席的回信不仅是对学校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的亲切关怀和慰问,我想也是对广大来华留学生和北科莘莘学子的鼓舞与激励。”北科大文法学院2019级研究生刘晴表示,在今后深化国际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舞台上,广大中国青年将世界青年学子一同激扬青春、逐梦前行。
北科大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2018级研究生浦绍韬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将团结各国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描绘友情图画、心手相牵,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