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灵璧:581名农村青年在家门口上“大学”

近日,合肥工业大学技师学院灵璧分院的首批学生返校。自去年9月正式招生后,首届581名当地青年无需离开家乡,在县城就能系统学习3D打印、计算机仿真、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

安徽省灵璧县原为国家级贫困县,于2019年4月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作为教育部直属“双一流”建设高校,合肥工业大学自2013年结对帮扶以来,汇集起全校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将办学75年来形成的科技、人才、智力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全力助推灵璧“内涵式”脱贫摘帽。其中,技师学院灵璧分院的设立,是高校实施精准扶贫的一大创举。

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百强县,灵璧县总人口130万人,常年在外务工人数达40余万。但由于工业基础薄弱等原因,灵璧县一度处于国家级贫困县行列。如何把人口大县真正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县,是合肥工业大学党委与灵璧县委、县政府一直思考的首要问题。

“扶贫先扶智,帮扶帮到根。”合肥工业大学技师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驻灵璧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宏国分析,当地很多农村学生没有考上高中、大学,出门打工只能从事简单劳动,收入不高,职业上升空间狭窄。“在家门口接受高水平的培训,取得技师资格,掌握一技之长,可以更好地实现职业发展,也带动家庭增收。”

今年17岁的徐婷婷是机械装配专业的一名学生,初中毕业后曾经在宁波的一家塑料制品企业打工,得知招生信息后,她返乡报名。

“那时接触到车床,我就很有兴趣,但是没有技术,只有在一旁看的份。”徐婷婷介绍,经过一年的培训,如今她已经能够看懂机械图纸,还能使用车床加工塑料模具。“我的梦想是以后能够成为一名高级技师。”她说。

来自灵城镇七里村的张想从未想到,自己的人生能“逆袭”。他的父母均为残疾人,家中十分贫困。初中毕业后,他十分迷茫,一度想重走父亲外出务工的老路。来到灵璧分院后,他获得了学习的机会,并且不花一分钱的学费。从早自习、晚自习到文化课、操作实训,张想每天忙得有条不紊,成绩在班上也是名列前茅。

记者看到,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的赵义东正在实习车间指导学生用车床加工“台阶轴”,一台车床周围站着10名学生,他们依次进行操作。大学时学的就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赵义东对自己的实操能力很有信心。入职后,他又在合肥工业大学技师学院本部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岗前培训。“经过一年的磨合,我发现,尽管这些孩子文化课基础不是太好,但是他们的动手能力并不差,一样能学好机械。”赵义东说,“我们也特别注重实践中的理论教学,让文化课教学更有针对性。”

据了解,灵璧分院同样也面向灵璧县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进行招生。学生职高毕业后,如果没有选择对口升学,也可以在这里继续“淬炼”专业技能,取得相关等级证书,这也为当地职高毕业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通道,延长了技能培训的周期。

除了机械制造这些传统专业,记者在这个位于皖北县城的校园里还看到了3D打印、计算机仿真、智能制造、VR实训室……现代制造准工业化的教学环境让人眼前一亮。在VR实训室,学生们戴着VR头盔,正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数控技术应用。

“将虚拟现实技术与学校各重点专业相结合,采用虚拟代替复杂实物,取代原先传统的实验操作,从而降低教学成本、避免真实操作带来的危险。反复实验可以提高技能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VR设备的引进,不仅能解决实操实训进不去、看不见、难再现、多污染、高消耗、不安全、台位数不够、指导教师不足等难题,还能使学生提早了解工厂、岗位和工作环境。

“作为合肥工业大学技师学院的学生,他们还会前往合肥本部校区进行交流。”李宏国表示,“今后还要让这些来自农村的孩子体验大学的学习环境,感受高校文化,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兴趣。”

脱贫攻坚的实践充分证明,职业教育是见效最快、成效最显著的教育扶贫方式。在灵璧县委书记刘博夫看来,合肥工业大学将技师学院办到县里来,是灵璧县职业教育发展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里程碑。“这意味着,灵璧走出的不再是没有一技之长的普通农民工,而是具有现代工业教育背景的新型高技能人才。”他说。

“我们还将利用合肥工业大学的校友企业资源,联合开展订单式培养,保证这些学生毕业之后出口畅通,实现高质量就业。”合肥工业大学派驻挂职干部、灵璧县副县长叶绍灿说。

合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余其俊表示,学校将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必扶智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优势,全力办好技师学院灵璧分院,切实发挥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作用,为助推灵璧县社会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