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中养羊养出了名堂!”在甘肃省康乐县鸣鹿乡东沟门村,这被传为一段佳话。
在依山傍水的东沟门村,村民大都以养牛为生。两年前,马建中另辟蹊径,养起了羊。刚起步时,他只有10只种羊。最近,他刚卖掉16只羊羔,羊圈里还有60多只羊。
马建中从小在山村长大,没上过学,长年靠种几亩薄田和打零工度日,日子过得紧巴巴。前年,因为需要照顾年逾百岁的爷爷和两个上学的孩子,在外打工的马建中回到了东沟门村。
“回来能干什么?”村里没地方打工,眼看一家人的生活又要陷入困境,马建中十分着急。就在这时,他遇到了入户走访的帮扶干部解青。
解青是兰州交通大学在东沟门村的帮扶责任人,他一来到村里,就开展入户调查,及时了解村民所需,想办法对接资源。
解青了解到马建中的情况,觉得养牛虽然收益好,但成本太高,并不适合他。“养羊成本低、周转快。”解青建议马建中养羊。
“开始也心里没底,是解老师让我大胆尝试的,他是知识分子,人又热心,我信他。”马建中说。
虽然养羊成本低,可如果养当地品种的羊,收益明显比养牛低。解青在农村待时间长了,对此了解得很清楚,他寻思着要另想办法,通过引进产羔量大的新品种,解决养本地羊收益低的难题。
解青担任兰州交大科技园的副主任,该科技园汇集了一批科技企业,其中有家从事农牧业科研的公司。这家公司培育的新品种湖羊产羔量大且好养殖,解青及时将消息告知马建中,鼓励他大胆养,并嘱咐这家公司要全程指导马建中。
在解青的支持下,马建中决定试一把。2018年年初,解青带他来到这家农牧业企业,花两万元买了10只湖羊。
刚开始,对于怎样养好新品种的羊,马建中心里也没底。可有解青牵线搭桥,一有问题,他就联系企业科技人员。经对方悉心指导,他很快就上手了。“没有交大老师的牵线搭桥,我一个不识字的农民,哪敢做这样的事。”马建中感激地说。
马建中成功养殖新品种羊,成了村里的养羊专家,他满怀信心要发“羊财”。“3万元就可以建一个羊舍,最近我贷了10万元,准备再建个羊舍,再养60只羊。”
按照甘肃省有关扶贫帮扶的总体安排,兰州交通大学对口帮扶国家级贫困县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近年来,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基层教育、产业发展等方面,兰州交大发挥高校优势,选派18名干部驻守该县6个深度贫困村,精准参与扶贫攻坚,帮扶工作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充分肯定。其中,招生帮扶也被当地人交口称赞。
2018年年初,兰州交大帮扶队新来的陈永锡在东沟门村3社走访时发现,该社农民马明福心事重重。马明福的孩子前一年刚考上大学,每年得花四五万元,这让他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原来,前一年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时,马明福不了解招生政策,给孩子报了广东的一所三本学校,选择了艺术类专业。“被录取后才知道,三本学费高,艺术类学费更高,加上广东消费也高,我们很难吃得消。”
陈永锡走访发现,因上学导致有返贫风险的情况在东门沟村还有存在。兰州交大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王昕发现,自己所在的鸣鹿乡鸣关村也有类似情况。
此前,陈永锡为了给孩子填报高考志愿,把高考招生政策“理了好几遍”;王昕长年做招生工作,对高考招生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不能让其他孩子像马明福家那样走弯路。”很快,两个人就想到了一块儿。
当年6月25日,陈永锡和王昕联合兰州交大帮扶队的其他教师,在鸣鹿乡政府院子里为全乡所有高考学生和家长介绍招生政策,并面向每一名考生开展精准指导。
当年,鸣关村5社贫困户陆彦红的女儿陆文娟参加高考,这是她复读后的第二次高考。陆彦红不了解高考招生情况,很着急。看到兰州交大的帮扶老师们主动提供指导,陆彦红喜出望外。
高考分数揭晓后,王昕根据陆文娟的成绩和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再参考兰州交大的往年录取情况,建议陆文娟报考兰州交大铁道技术学院。陆彦红听取了王昕的建议,女儿陆文娟后来被兰州交大铁路供电技术专业录取。“这个专业就业率高,还可在上学时享受兰州交大给予康乐县生源的减免学费等资助政策,是两全其美的好事。”王昕说。
“帮扶帮到了点子上,真不知该怎么感谢交大的老师。”陆彦红说,女儿上大学后,兰州交大免除了她每年4800元的学费,还适时发放助学金。
今年年初,陆文娟报考了本校本专业的专升本,目前正积极准备考试;她打算考完专升本就准备省里的“三支一扶”考试。“能有机会回到家乡建设新农村,也是很有意义的事。”她说。
兰州交大的招生辅导已连续办了两届,规模越来越大,受益的学生也越来越多,甚至有邻县考生慕名而来。近期,陈永锡和王昕正在筹划今年的高招咨询辅导。
兰州交大宣传部部长钱勇生正在鸣鹿乡胡麻沟村开展劳务输转、种植养殖等调研,他说:“经过不懈努力,6个对口帮扶村贫困发生率从2017年的29%下降到目前的1.5%,贫困人口数从2017年的227户971人减至现在的29户130人,2019年已全部实现整村脱贫摘帽,退出贫困村序列,脱贫成效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