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北京小学入学现场登记启动。根据市教委此前公布的数据,今年全市小学入学人数约为21.7万人,学位缺口大约有8万个。
资料图
为缓解入学压力,各区通过中学新增小学部、名校办分校等多种举措,为优质学位做加法,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家长感受到了择校的焦虑。专家表示,面对学位紧缺的局面,家长更应放平心态。与学校的名气相比,孩子在学校里收获的人际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同样重要。
现状:学校出台顺位序列缓解压力
北京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此前曾透露,今年本市迎来基础教育入学高峰,满足适龄儿童学位需求任务非常艰巨。
各区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压力。海淀区教委曾连续多年公布本区入学需求。2019年,海淀区小学学位缺口达6000余个,初中学位缺口达4000余个。海淀区教委表示,今年,海淀区继续处于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需求的高峰期,初步预测,小学入学需求约3.5万人,初中入学需求约2.5万人,学位缺口持续扩大。
入学需求大于招生能力,不少学校确定了本校的新生接收顺位。比如,史家小学通州分校就明确,户口与住房地址均在学校服务范围内的新生,优先保证入学;学位不足时,按照在学校服务片范围内落户年限长短的顺序接收入学。户口与住房地址不一致的新生,以在学校服务范围内的住房为主入学;学位不足时,按照获得房屋所有权的时间先后顺序接收入学。只有户口无住房的新生,由通州区教育咨询服务中心派位安排入学。
记者了解到,确定学生的入学顺位是近年来不少学校缓解入学压力的无奈之举。早在2016年,石景山区就曾出台“学位不足小学招生工作”通知,要求学校遇到学位不足情况时,提前研究制定学校具体的招生录取顺序;学位紧张的学校在审核时,综合考虑学位供给情况,按购房年限、落户年限等顺序进行录取。东城区也在2016年设置了7个录取序列,明确孩子和父母户口在片内、住房也在片内为第一序列;实际居住地在片内,但户口没在片内为第二序列;孩子和父母户口在片内、房产是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的为第三序列等。
对策:各区发力持续增加学位供给
记者了解到,为了应对入学高峰,各区纷纷发力扩增学位。
在此前的两会上,西城区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西城新增义务教育学位不低于5000个,其中中学项目9个,新增学位不低于1000个;小学项目52个,新增学位不低于4000个。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公布后,西城区教育考试中心对外发布通知,北京市铁路第二中学学校增加小学段,成为一贯制学校,今年共招收4个教学班,小学毕业后直升本校初中部。
朝阳区表示,将在太阳宫、东坝、安贞等四个区域,新建、改扩建2所小学、2所中学,共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800个。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板块式布局、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管理的发展思路,朝阳区将采用整体并入、高校支持等方式,进一步实施教育资源布局调整,促进学校转型升级,实现义务教育优质资源100%全覆盖。
海淀区教委介绍,2020年,海淀区中小学学位预计增加8000多个,包括小学学位3000个、初中学位3000个、高中学位2000个。其中,清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稻香湖校区今年将扩大小学一年级招生计划,面向社会招生80人。为了缓解万寿路等五个学区的学位紧张压力,海淀区部分中学新增了小学部,包括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即育英中学增设的小学部;人大附中翠微学校小学部;上地实验学校小学部。三所中学新增小学部共增加学位280个。
早在2019年,丰台区教委就与北京十一学校签约,宣布合作举办北京十一学校中堂实验学校、北京十一学校丰台中学、北京十一学校丰台小学。两所新引进中学将于9月开学。通州区新建校北京学校小学部也已基本完成工程建设,计划于今年秋季投入使用。根据最新公示的回天地区控规草案,该地区拟规划幼儿园77处、小学21处、中学11处、一贯制学校8处,回天地区基础教育设施配置水平将得到大幅提升。
北京市教委表示,多年来,本市将推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加大政府统筹力度,盘活存量,扩大增量,通过资源公平与机会公平双轮驱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积极回应公众上好学的需求。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市级统筹力度,在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区”等重点产业功能区和人才聚集区统筹建设一批优质学校。
家长: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通过名校办分校、中学新增小学部等多种举措,部分家长的择校焦虑得到了很大缓解。
王女士是个老“天通苑”了。早些年,跟孩子的幼儿园同学家长聊起上学的话题,身边“老北京”们的意见很一致,“我们上完幼儿园就去城里上小学了。”对这一点,王女士并不意外。“前几年,天通苑的教育资源十分紧张,几十万人口只有天通苑小学等几所学校可选。”
近两年,王女士开始感受到了变化。随着清华附小天通苑校区和昌平一中天通苑校区小学部、中山实验学校义教班的入驻,天通苑的小学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下子增加出的几百个学位,让身边人想法改变不少。再跟身边的邻居们聊起上学的事情,王女士发现,想回城里上学的人少了,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留在天通苑就近入学。“今年入学的家长们早早地跟去年入学的家长们打听过,大家都反映,新开的这几所学校,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师资力量、教学质量,都是比较让人满意的。所以,我们的信心更足了,就在天通苑上了!”
王女士告诉记者,6月7日,学校的招生公告一发布,就在业主群里传开了。“天通苑毕竟人口多,大家都害怕名额太少孩子会挤不进去,所以忧心忡忡。不过,从13日现场报名的情况来看,人气最高的清华附小天通苑校区的报名人数并没有家长们想象得那么恐怖。”王女士说,一些家长最初还担心自己买房的时间短,或者落户的时间晚、房子是老人的名字等,序位排不到前面,希望渺茫,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去“冲一下”;但真到了报名现场发现,能录取的希望还是比较大的。
今年,上地实验学校小学部正式招收一年级新生。上周末,在小学入学登记现场,家住上地东里的范女士一溜儿小跑,第一个来到校门口,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刚刚收到短信,通知我下午四点来校登记。”范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是中午刚刚通过网上查询获悉孩子初录通过的消息。“非常惊喜!”范女士直言,虽然知道新生的录取和登记先后顺序无关,但自己还是激动得提前两个多小时就来等候登记。
对新增设的小学部教学质量有信心吗?“‘一零一’不就是品质的保证吗?”范女士难掩喜悦的神色,她告诉记者,登记时,家长们都与学校签订了一份直升本校初中的承诺书,“凡是确认被中学增设小学部接收的孩子,六年以后就能直接升入一零一中学上地校区初中部,这比什么都难得。”
记者发现,排队等候登记的家长大多与范女士抱着同样的心态。比如,从清河来的贾先生,也同样是奔着“九年一贯制”的利好政策来的,“不仅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孩子升学的压力也减小了。”
专家:面对“择校”家长应放平心态
尽管如此,每到升学季,依然有部分家长忍受着“择校”的煎熬;学位数一紧张,不少家长的神经也跟着紧绷了起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介绍,20多万的入学高峰在北京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对于北京来说,让孩子“有学上”应该没有多大问题,困扰大多数父母的是“上好学”。
在储朝晖看来,很多家长追捧的“好学校”其实只是一个宏观的抽象概念,没有更多实证的依据。“跟孩子最能有效匹配的学校才是最好的。要看孩子能不能在那里找到很好的朋友,能不能跟老师结成比较好的师长关系。这种‘好’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非常重要。”
因此,他认为,家长在面对“择校”问题时,应该放平心态。他表示,如果是一个优秀的孩子来到一所学校,那会让这所学校变得更加优秀;如果孩子本身不优秀,学校名气再大也不一定让孩子更加优秀。“过去大量的例证都证明了这一点。”他认为,就近入学,在更大的程度上让不同的孩子多样化地在同一个校园里相互促进、相互激励、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