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县长”蹚出教育扶贫路

最近3年,我工作生活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2017年5月25日,作为教育部第五批赴滇西边境片区的挂职教师,我来到兰坪担任副县长。

怒江州是典型的“直过区”,全州29个乡镇中有26个涉及直过民族。碧罗雪山一带被怒江、澜沧江隔开,过江溜索曾是当地群众去往外界的主要通道。村民在悬崖峭壁上搭建屋舍、开辟耕地,靠天吃饭。很多人一辈子没有去过县城,甚至没下过山。

我到兰坪的第二天就被分配“挂包”金顶镇箐门村的脱贫工作。我通过调研了解到,兰坪县多数乡村学校资金紧张,教学楼年久失修,因地处峡谷地区,很难找到平整的土地供学生体育锻炼。多数学校没有电脑、图书室,缺乏体育器材、音乐设备。在偏僻的教学点,一名教师身兼多职:既要承担全科教学工作,同时还是校长、保安、厨师、医生。在乡村学校,小学英语课无法开设,音、体、美、科学、信息、心理教师紧缺。一些贫困学生因父母离异,在校行为表现异常、心理问题突出。当地义务教育阶段的控辍保学压力很大。

面对兰坪的教育困境,我确定了工作思路:一是围绕当地义务教育均衡达标的考核指标,筹措补足全县中小学教学设备的缺口;二是尝试建立内地与边疆结对帮扶的工作机制;三是努力争取所有可能为兰坪扶贫“出一把力”的资源。

一年挂职期满后,考虑到兰坪脱贫任务重、一些帮扶项目刚启动,我向学校申请延长挂职期限。第二年挂职快结束时,为了继续夯实挂职以来建立的帮扶机制,我再次申请延长挂职期限。按照教育部“决战关头不换将”的扶贫工作要求,我将继续挂职到今年年底,直到兰坪的脱贫攻坚战结束。

因为经常骑自行车入户走访,村民叫我“单车县长”。3年来,我通过各方协调,先后在怒江创办了“沧江读书会”、非遗公益推广人、怒江研究所、公益微课、好未来双师远程教学等教育扶贫项目。这些项目各有特色,为怒江的民族教育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变化。

例如,我联系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公益社团橘子学院,由北京一些在校高中生、大学生志愿者通过视频授课,为几所中学开展专题讲座。在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北京四中、北师大附中、北京十一中学等学校的名师,曾连续半年为兰坪多所中小学开展网络语音授课,涉及语文、数学、英语、心理等学科。

通过一块屏幕,边疆民族地区的孩子也能接触到内地的优质教育资源。“教学方式新颖、教学内容丰富,增加了当地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当地教师运用互联网开展教学的能力”,开展远程授课以来,我常听到这样的评价。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希望怒江州的贫困地区顺利脱贫摘帽,更希望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继续加强基础教育建设,加大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素质教育培养力度,做好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同时,结合当地农林产业和旅游业发展需求,通过职业教育等平台,为怒江州经济建设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