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书记 山红红
7月8日,我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克拉玛依校区首届118名留疆毕业生的回信,全校师生员工无比激动、备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我们做好高校工作、勇担立德树人时代使命提供了科学指南、增添了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是对118名毕业生人生选择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们办学追求和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2020届毕业生435人,已就业369人,总体就业率85%。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这118名学生选择在疆内就业,他们中有98名是非疆籍的内地生源。而处于首都的校本部,平均每年有15%的可分毕业生到西部就业,5年已累计有2000余人投身西部建设。
这么高的比例,这么多学生选择西部、选择新疆、选择基层,是与学校长期坚持的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分不开的。
67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扎根中国大地,把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为重要办学遵循。始终坚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善待学生、关爱学生,让学生在“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的氛围中获得滋养。始终坚持贴近行业企业培养人才,最早开始“订单班”“研究生企业工作站”等培养模式改革,让学生在实践中练本领、长才干。始终坚持精神铸魂、文化育人,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校风薪火相传。
我们深知,新疆需要人才、需要优质的高等教育。在新疆办学,就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校区建设伊始,学校就从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新疆发展的高度,对校区进行科学规划。按照“立足新疆、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辐射中亚”的办学定位和“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的培养目标,致力于为新疆和行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校区教职员工在克拉玛依这片创业的热土上,秉承学校优良传统,克服困难全身心投入校区建设和教育教学。我们的学生在边疆同样可以接受本部和全国名校名师的优质课程,有企业一线高工当“师傅”。我校本部和15所援建高校选派的100多名干部教师,远离家人、以校为家,视学生为亲人,身体力行诠释着创业奉献的精神。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推进学校事业改革发展。要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双一流”建设统领学校和校区发展,为党和国家为西部大开发培养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要传承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引导新时代青年在磨练中成长成才;要着眼学生未来发展,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引导他们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扩渠道拓岗位 多措并举促毕业生就业
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 王海波
2020年陕西普通高校毕业生约34万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教育部工作要求,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扩充渠道、拓展岗位,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积极统筹协调。陕西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到陕西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先后多次召开会议,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专题研究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是完善政策措施,打好政策引导组合拳。面对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我们主动作为,深入挖掘就业潜力。今年,全省安排招录“西部计划”志愿者1449人、特岗教师5730人、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2500人、社区专职人员10000人、公务员5765人、选调生600人,设置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岗位1.1万个,动员省属国有企业提供岗位1.1万个,指导高校开发科研助理岗位1006个,力争征集3000名应届毕业生参军入伍。同时,加大研究生、专升本和科研院所博士后招收培养规模,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三是坚持多措并举,着力拓宽就业渠道。疫情发生后,我省立即启动线上招聘会,联合6家专业招聘平台,举办各类网络招聘8743场,参加单位7万余家,提供岗位信息342万余条。陕西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后,全省高校举办线下小型招聘会755场,提供岗位信息8.4万余条。对3125名湖北籍和20292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建立台账,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精准帮扶。
为强化工作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到高校调研毕业生就业工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领导分组包校进行督战。近期,还会同省纪委监委驻厅纪检组,对就业工作迟缓的28所高校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
近年来,陕西省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就业创业。我省高校每年有2/3毕业生在西部就业,2017—2019年共有10915名毕业生到新疆、西藏就业,为西部大开发培养了大量优秀毕业生。
下一步工作,一是组织师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鼓励更多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艰苦边远贫困地区奉献青春、成就梦想。二是7月1日至8月15日,采取弹性办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分批办理报到证,稳妥组织好就业派遣工作。三是持续做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大学生征兵、免费医学定向生、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等项目的推进实施。
同时,我们将加强省级层面的督导检查,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凡就业数据失真、弄虚作假的,严肃追究责任,确保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平稳有序。
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为建设美好新疆作贡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育工委书记 赵江涛
2011年硕士毕业后,我来到新疆,先后在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委组织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工作,2014年在南疆阿克苏地区驻村一年,2019年初主动申请从自治区机关调到县上工作。
对于我们这些已经到边疆工作的青年人来说,学习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最重要的就是深刻学习领会践行总书记对青年人立志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谆谆教导。我有三点体会。
首先,要把扎根边疆之志确立在团结各族群众一起奋斗上,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9年前,面临毕业的选择,受到清华大学“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精神感召,我毅然放弃了其他选择,奔赴新疆工作。2014年,我报名参加新疆第一批干部下基层驻村工作,在南疆一个全是维吾尔族村民的村子工作生活一年。日常工作之余,我坚持写作住村笔记,记录亲身经历的南疆生活,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发表,后来这些文章正式出版为《南疆住村笔记》一书。这些文章和这本书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了南疆、了解了维吾尔族人民,促进了民族和文化交流融合。正是最初的选择,让我有机会接触淳朴的维吾尔族群众,也正是与维吾尔族群众共同的奋斗,让我的志向更加坚定、肩膀更加坚强。
其次,要把扎根边疆之志坚守于日常的磨练之中,志不求易、事不避难,以有所成、以有所进。说实话,在新疆工作的第一年,有很多次都想放弃,想离开这里去内地的大城市,但是,每次我都会告诉自己,多坚持一会儿,哪怕是一两个月,也许一切都会大不一样,几个月不足以证明当初的选择,总要给理想一点时间。后来,渐渐适应了新疆的生活。我想,边疆的坚守,不一定是每天都轰轰烈烈,更多的是在这平常之中坚持,不放弃、不动摇、不懈怠,就是对当初志向的最好坚守。我也在工作中认识了我的另一半,一位漂亮能干的新疆蒙古族姑娘,她从浙江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我们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在新疆扎根了。
最后,要把扎根边疆之志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机关的生活宁静平稳,但当我看到《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记载青年习近平决定从中央军委办公厅到基层工作时,深受触动、深感共鸣,下定了到基层工作的决心。当时总书记说:“这次下去,干得好,将来成就一番大事业,干得不好,就在下面给老百姓做些实事,也没什么。”去基层工作,就是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于是,我向组织递交了申请,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调到了县上工作。作为县委班子成员,分管宣传思想、文化、旅游、教育、卫生等工作,感觉十分充实,特别是近半年深度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直接面向老百姓,在服务群众中体现着人生价值。
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学习回信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深深地扎根在新疆这片美丽的大地上,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为建设更美好的新疆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引导支持毕业生积极投身边疆建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 韩军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的毕业生回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传达学习,专题安排部署。
一是迅速传达学习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7月8日上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专程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与广大师生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畅谈学习回信精神体会。当天下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要求全区各地各部门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回信精神上来,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连夜开展多形式、全覆盖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全区各高校迅速跟进学习,在天山南北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热潮。
二是安排部署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将组织召开全区教育系统会议,对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做出全面安排部署。积极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组织开展广泛深入的大学习、大宣讲、大讨论活动,把学习重要回信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特别是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多作贡献。
三是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坚持正确育人导向。贯彻落实总书记努力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导向,持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牢马克思主义“五观”、“三个离不开”思想,始终做维护新疆工作总目标的践行者、奋斗者。总结推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好的经验做法,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热情支持毕业生积极投身边疆建设、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依托内地高校对口支援优势,积极吸引内地高校优秀毕业生来疆工作,建设新疆、发展新疆、稳定新疆。
四是多措并举保障毕业生尽快就业。我们将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加快实施机关事业单位招聘,积极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突出抓好“特岗教师”招录以及“天池项目”、“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开发见习岗位和社区公益性岗位,并主动对接对口援疆省市提供就业岗位。用好高校“三进两联一交友”平台,对离校毕业生提供点对点、一对一服务;依托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管理系统,压紧压实属地管理责任,确保服务不断线。通过扶贫大数据比对,建立贫困家庭应届毕业生就业实名制销号台账,确保“返乡一名、帮扶就业一名”。同时,继续优化线上线下招聘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精准就业服务。
突出价值引领 注重精准就业 强化服务保障
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 雷鸣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对高校就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天津大学党委高度重视,党委常委会专题学习回信精神,并继续深入研究如何支持和引导毕业生面向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基层一线就业。
一是突出价值引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学校深入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坚持把“家国情怀”作为人才培养目标,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思政工作大系统。深入挖掘学校办学传统中最动人的故事和案例,为学校教育工作提供生动的素材。通过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健全协同育人机制,不断提高育人工作质量。深入实施以新工科建设为龙头的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的系统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有效衔接。加强就业实践教育,引领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开展“青苗工程”培育计划、“寻梦立志名企行”系列活动、“博士服务团”等,组织在校学生到基层和国家重点单位挂职锻炼,通过实地走访交流,让毕业生深刻理解什么是国家需要和时代召唤,努力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
二是注重精准就业,打通工作最后“一公里”。精准摸底就业期望。对所有毕业生进行全面摸排,并建立就业情况动态追踪机制。精准开展就业指导。开通职业规划和测评系统,为毕业生定制专属生涯发展建议报告。辅导员对毕业生分类开展“一对一”谈心谈话,加强对毕业困难学生的心理疏导,合理引导学生就业预期。精准对接岗位信息。仔细梳理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去向比较集中的西部、基层用人单位信息,争取和挖掘面向天津大学学生的招聘岗位,精准提供就业各类信息服务。精准落实重点帮扶。梳理特殊群体名单,详细掌握湖北籍、家庭经济困难、少数民族等毕业生重点群体情况,制定“一人一策”帮扶机制,指定帮扶人重点关心关怀、加强指导,发挥教师党员和党支部书记作用,全员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
三是强化服务保障,坚持“扶上马、送一程”。面对疫情,今年学校党委打出“云”上就业组合拳。建立全覆盖的校内外招聘信息发布渠道,疫情期间,依托教育部“24365”校园招聘服务平台等,举办空中双选会、企业宣讲会80余场,参会用人单位6000余家,提供职位27000余个。推广应用“全国高校毕业班辅导员就业工作平台”,获取就业咨询,分享课程信息,查看就业进展。组建毕业生微信“云课堂”,进行就业指导答疑,每日解答各类问题。强化工作培训,上好毕业入职“第一课”。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年亲自与赴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工作的毕业生代表座谈;邀请专家学者、党政领导、优秀校友进行入职辅导,帮助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服务“零对接”。做好入职后关怀,保障工作支持“不断线”。连续开展基层校友访谈互动,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头带队前往甘肃、陕西、新疆、四川、广西等省份,看望慰问选调生等在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切实帮助解决特殊困难,不断鼓励他们坚定信心,扎根基层,为国家发展贡献天大力量。
全国疫情期间高中在线学习状况调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中小学积极组织学校教师在线教学和线上答疑,这是全国教育系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上线课程最多、参与师生最广的线上教学。为深入了解疫情期间普通高中的线上学习情况,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大数据中心在学校复课前,开展了“全国疫情期间高中在线学习状况调查”,北京、福建、江西、河北、四川、辽宁、广东、山东、安徽、广西等10个省份164所高中的33194名学生和5667名教师通过线上填写问卷的形式参与了此次调查。
一、主要发现
疫情期间的在线学习成功解决了80%以上高中学生的上课问题。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此次线上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也发现了在后续工作中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
(一)线上教学现状。
1.线上教学方式以直播为主。
81.33%的学生通过进入本校教师直播课堂进行线上学习,通过在线答疑、本校老师录播和名师在线学习的学生比例分别为31.35%、27.54%和26.14%。教师关于教学方式的反馈结果与之相似,通过视频直播进行线上教学的教师比例最高,为80.67%;在线答疑和微信语音作为辅助教学形式也得到广泛应用,二者分别为44.96%和41.16%;教师采用视频录播和在线会议方式的比例较低,为28.79%和24.31%。
2.疫情期间教学主要采用电子教材和纸质教材相结合的方式,而考试则主要通过电子试卷进行。
调查发现,使用一种教材的学生比例为50.21%,混合使用电子和纸质两种教材的学生比例为43.57%,没有使用教材的学生比例为6.22%。疫情期间,电子试卷的使用比例明显高于纸质试卷,其中,通过电子试卷完成考试的学生比例为77.98%,通过纸质试卷完成考试的学生比例为28.96%,与此同时,有18.18%的学生在疫情期间没有参加任何考试。
(二)线上教学效果。
1.疫情期间,线上教学解决了大部分高中学生的上课问题,总体效果不错,但不同学科、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所受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
疫情期间,18.36%的学生成绩有所上升,与高一、高二相比,高三年级学生成绩有所提高的比例略大一些,三者分别为17.37%、16.10%和21.51%。但是,高中学习成绩靠后的学生受疫情的影响相对较大。此外,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科目成绩下降的学生占比高于历史、政治、地理等文科科目。
2.疫情期间高中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良好,高中教师身体健康基本状况也较好,但每周运动时间略有下降。
疫情期间高中学生和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绝大多数师生表示疫情期间没有生病或很少生病。相较于平时,疫情期间高中师生每周运动时间都有所下降。与此同时,高中师生的睡眠时间较疫情前都有所增加。
3.超过一半的高三学生认为高考延迟一个月后,复习时间仍然不够充裕;受疫情影响,约四成学生考虑报考医学专业;超七成的高三教师对高考延迟持积极态度。
针对高考延迟政策,少部分学生表示没有太大影响,但仍有半数以上(54.2%)的学生表示复习时间还不够充裕。同时,疫情对高三学生的升学选择也造成了一定影响。第一,与疫情发生前相比,高三学生的目标高校层次明显下降;第二,疫情也影响了高三学生理想大学所在地的选择;第三,在专业选择方面,一部分学生准备改变专业选择,还有约四成(40.7%)的高三学生会考虑选择报考医学专业。调查还发现,超过七成高三教师(71.6%)认为高考延迟政策对于学生备考具有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考生利好。
4.疫情期间学生家务劳动的频率和时间都有所增加,这对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具有一定的帮助;大部分师生认为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有必要,但对现阶段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效果并不满意。
受疫情影响,学生家务劳动参与度有所提高。疫情期间,学生每周参与家务劳动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参与家务劳动时间越长的学生越觉得劳动对个人生活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这表明多参与家务劳动可能有利于学生培养积极的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查还发现,虽然大部分师生认识到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的必要性,但实际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的学校依然较少,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参与度低、课时短以及课程被占用等。
二、主要建议
(一)建设教师信息化应用支持体系。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实现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关键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疫情对大中小学正常教学秩序的冲击。但从高中学校师生的反馈来看,教育信息技术仍然存在短板,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一方面,通过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推广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教育理念,重点提升中老年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将更多教育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当中,让技术服务于教师教学,使教师切实感受到信息化技术能够减轻其工作负担与压力。
(二)做好线上线下教育的有机衔接。
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在疫情期间成绩有所下降。因此,学校要做好疫情期间线上课程和复课后线下课程的有机衔接,开展学生之间的结对子活动,鼓励学业成绩较好的学生为学业困难学生答疑解惑,帮助他们逐步适应正常的线下教学进度。
(三)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受疫情影响,居家学习客观上打破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和作息安排,从而出现各种学习问题,如自律性差、学习主动性不足等。因此,复课后,一方面,学校和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另一方面,适时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丰富学校劳动教育形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调查发现,与智育相比,劳动教育在高中学校的普及率低、课时量少,且劳动课经常被占用。鉴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劳动课程开设现状,学校复课后,应加强劳动教育建设,保障劳动教育课时量达标并正常开课,同时还要丰富劳动教育内容与形式。学校和家长应鼓励学生多参与日常家务劳动,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此外,疫情期间学生运动时间也有所减少,复课后,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在课余多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