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成都市印发《区(市)县“五育”并举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施方案》和指标框架,首创建立五育并举、科学多元、导向明确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多方参与、考核激励、整改提升的评价制度体系。
“五育”并举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是什么?与传统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相比有何独特之处?对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评价指标是教育质量评价的一把“尺子”
“过去,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作为教育质量的评价指标。现在我们把学生的思想品德、劳动教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多元化内容都纳入区域教育整体评价。”成都市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刘科告诉记者,在“五育”并举的模式下,学生可以学到更全面的知识,学校可以向社会输送全方位人才。
方案明确从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提取核心要素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每个维度赋予相同权重,切实以“五育并重”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率的评价导向。
其中,美育方面包含了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器材配备情况、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生审美能力及艺术技能等内容;劳动教育方面除了师资、课程、场所外,更加突出学生参与学校、家庭、社会劳动和服务等情况。
评价指标是教育质量评价的一把“尺子”。这把“尺子”的主要作用,就是衡量学校是否按照标准去建立教育质量体系,该教育质量体系是否有效运行,运行结果能否满足教育质量指标要求,教育质量有没有得到改进等。
这把“尺子”,全面考察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基本教学管理、基本教学质量等因素。但这些因素过去一直存在界定模糊的问题,难以形成可操作衡量的量化指标。
“新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做到了指标可量化、可监测,引导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改进质量管理。”刘科说,学生参加校内劳动、家庭劳动和社会服务等情况,在大数据平台都有登记,清晰可见,“精确的学生信息让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更数据化、直观化”。
多方参与考核激励的评价制度体系
自2013年12月,成都市获批全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区之后,成都市每年委托专业评价机构,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水平、品德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和学习环境等进行监测,形成评价报告并开展专业培训和解读。
刘科表示,仅仅依靠分数不能完全反映教育评价结果,新的评价制度体系委托第三方分析学校心理咨询师配置、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学生行为习惯监测等情况,对学生、家长以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全方位验证,学生的近视率、肥胖率等都有数据支撑。
创新教育评价结果呈现方式,调整教育质量评价体制的“指挥棒”,让评价结果从模糊向数据转变,是持续推动教育发展的关键举措。
成都市以创造性思维引领教育监测评价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教育评价制度,实现了教育评价从模糊向数据转变,定性向定量转变,经验向实证转变的三大转变。
成都市实施区(市)县“五育”并举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将结合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等监测评价工作,参考法定数据和有关公告数据,委托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围绕指标体系和评价要点,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让每个指标可量化、可比较。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来考核区(市)县教育部门的教育经费、教师职称指标,每年教育行政部门对区(市)县有一部分拨款,做得好则有相应的奖励。”刘科表示,评价结果有激励的作用,将作为各区(市)县教师职称评选名额分配、教育综合奖补经费安排及其他评先评优、资源配置的重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