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前台播放量通常被认为是判断一部作品是否受到欢迎的重要参考。制作公司花钱刷量,视频网站之间数据攀比的情况屡禁不绝。日前,视频网站爱奇艺宣布关闭前台“播放量”显示,以综合用户讨论度、互动量、多维度播放类指标的“内容热度”进行替代。爱奇艺方面表示,目前唯播放量论、唯数据论的风气日盛,不少从业者不仅低俗炒作,还滋生出刷量等违法行为。
由用户观看时长、停留退出点、播放高峰期等构成的数据,特别是直接简明的播放量,是当前视频市场的“至爱”,由此直接造成了“唯流量现象”。“开播一小时播放量突破1亿”、“年内播放量457.9亿”、“点击量500亿”……类似荒诞内容时常出现在社交网络上,以致有人调侃“全球人口凑不足一部剧的点击量”,在动辄数百亿的点击量面前,“中国7亿网民已然不够用了”。
应该说,流量并无原罪。评价任何一个事物,都涉及标尺问题,如果没有标尺,那就成了自言自语,但是任何一种现象,只要前面加上了“唯”,不可避免会发生扭曲。正如爱奇艺声明所说,“在‘唯播放量论’影响下,不少从业者将播放数据作为目标,不仅扭曲了创作和宣传初心,还为吸引眼球而低俗炒作,甚至令行业滋生出刷量等违法行为……”
视频网站主动关闭前台“播放量”,虽然有着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但在当前市场语境下,能够第一个“吃螃蟹”,还是颇为难得的,也是值得肯定的。不过,告别唯流量时代没有那么简单,没有想象的那么轻松。
市场主体在网络媒体上投放广告,总是需要参考一定的评价标尺,如果不看播放量,也得看其他某些定量或变量。关闭前台“播放量”后,有没有替代标尺,有什么替代标尺,就显得尤其重要。现在视频网站推出的替代品,是以综合用户讨论度、互动量、多维度播放类指标的内容热度来替代,可是,谁又能保证“内容热度”就一定真实可信,不会掺杂水分呢?而且,刷播放量简单,刷评论量也不是多难的事。正如业内人士担心的,“刷量”公司会不会又盯上“内容热度值”,恐怕很难说。如果做不到防微杜渐,就可能以新问题代替老问题,尔后新问题又成长为老问题。
历史学家钱穆在分析历史时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绎的传统是,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再定一个制度来防止它,相沿日久,一天天地繁密化,于是有些却变成了病上加病。究其根源,在于基础秩序紊乱。有一个好的基础秩序,市场存在基本伦理,大家恪守诚信底线,那就不会出现流量造假;只要基础秩序的问题不解决,即便推出一些创新举措,就像视频网站拟推出的“内容热度”,还是不能让人放心。
基础秩序更多属于治本问题,寻求治本,也不能忽视治标的努力,有时治本就在治标中。就目前来看,还是有很大努力空间的。任何一种“刷”,都是通过技术实现的。对于平台来说,果真有意创造和维护“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那就加大技术攻关,堵上技术漏洞,最怕“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甚至还从别人放火点灯中受益。内容产生者应该坚持行业伦理,让投机取巧者弄巧成拙。观众也应该坚持有态度、讲品质,以实际行动支持优质作品和优质平台。
关闭播放量不易,告别唯流量尤难,但不管如何,关闭播放量是一个好的开始,毕竟敲响了流量时代的警钟。更重要的是,舆论热捧传递出了清晰导向,内容生产者和视频平台自然应该知道民心所向,知道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而不是被流量绑架,甚至成为流量温水里的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