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创业公司来说,上市像一场“成人礼”,代表着企业走进新的发展阶段。
那么,一家企业“成年”究竟需要多少年?或许根据行业不同,有的企业“长得慢”,以教育类、实业类为代表。有些“长得快”,以互联网、科技企业为代表。
2018年的资本市场注定要被铭记,除了小米8年上市的励志故事和港交所8家企业同时敲锣的场景,2年上市的趣头条、3年上市的拼多多以及不到四年完成上市的蔚来汽车,科技企业的速度越来越快。
两岁的趣头条
美国当地时间9月14日,上线时间仅有两年半的趣头条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首日收盘涨幅近130%,市值达45亿美元,相当于新浪的市值规模。
在趣头条平台上,用户的阅读、评论等行为可按照平台规则产生一定的忠诚度积分,积分可兑换成现金。趣头条通过这种方式调动起用户主动传播的意愿,并产生了极高的转化效果。这也是趣头条用户规模极速“膨胀”的关键。来自第三方研究机构易观的数据显示,2018年7月,趣头条APP日活用户渗透率达到4.2%,在该领域仅次于今日头条。而招股书显示,趣头条APP在7月的MAU达到约4880万人次,平均DAU花费时间约为55.6分钟。
作为巨大的流量入口,内容分发一直是各家企业的“必争之地”,无论体量大如腾讯,还是如趣头条这样的创新新贵。不过也有不少人质疑这种获客方式的可持续性,利用现金奖励的机制虽然实现了用户大幅增长,但也的确让趣头条的账面数据难看。根据招股书,今年上半年趣头条营收7.178亿元,其中一季度营收2.36亿元,二季度营收4.84亿元。但与此同时趣头条在今年上半年的净亏损达到5.144亿元,比2017年同期提高了18倍。
而对于这样一个内容分发的平台来说,内容质量也成为其发展的障碍。就在最近,趣头条更是惹上了内容涉嫌侵权的官司。此外,同不少内容平台相同,趣头条目前也面临没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及《互联网视听节目传输许可证》的问题。虽然在今年8月,引入澎湃新闻以及人民网旗下基金在内的战略投资,但问题重重的趣头条依然需要时间来检验价值。
三岁的拼多多
北京时间7月26日晚,“三亿人都在拼”的拼多多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发行价19美元,开盘报价26.5美元,交易首日市值突破250亿美元。在巨头割据的电商领域,拼多多创立至今实现了用户的爆发式增长,而这一切的成绩仅仅是在成立三年时间内完成的。
拼多多,顾名思义就是“越拼越多”。通过拉好友拼团优惠的方式,用户可以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播。曾有段时间,拼多多几乎占据了群消息、朋友圈的主流。依靠这种方式,拼多多实现了用户、销售的大规模增长。3年3亿用户的“神话”也保持到了上市之后。根据拼多多近期公布的2018财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报,当季总营收达27.0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89%,相对应的,当季市场推广支出成本为29.71亿元。美国当地时间17日,拼多多股价涨幅曾达30%,一度超越360、网易,市值捅破330亿美元。而在拼多多前面的,是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
无论是消费升级还是降级,拼多多的“成功”响应了当下人们的一种消费诉求。但这种模式与其固有的问题仍遭不少人诟病。低价商品的销售成了假货、山寨的“温床”,拼多多要走的,也是各电商平台要走的“老路”。此前一段来自梨视频的内容曝光的了拼多多平台上的“废品纸尿裤”的生产环境。而此次问题产品的曝光也绝非个例。
掌握用户规模和巨大流量的拼多多正在以“第三电商巨头”的势头崛起,但因种种问题,这家“新巨头”并非无懈可击,若问题不解决,平台能否持续增长也不得而知。3岁的拼多多还能讲述怎样的故事?
不到四岁的蔚来汽车
美东时间9月12日上午,中国电动汽车公司蔚来汽车在纽交所上市。在首日跌破发行价后,蔚来汽车近期迎来上涨,目前市值在100亿美元左右徘徊。
拥有腾讯、京东等科技巨头的支持,加上高瓴、红衫中国、顺为等资本方的注资,蔚来汽车自成立起就成为聚光灯下的宠儿,而规格高调的产品发布会也体现着蔚来十足的底气。在提供汽车产品之外,蔚来汽车的另一重在于客户服务。车主“一键式”享受24小时客服、技术支持顾问、代充电、取车/还车以及维修、保养及维修替换车等服务,希望将体验做到极致。
作为中国“互联网造车”势力的代表,“抢跑”上市的蔚来汽车依然挑战重重。虽然电动汽车的故事有着十足的吸引力,但由于产能、汽车交付等问题,新势力造车往往被戏称为“PPT造车”。今年7月,就汽车交付能力的问题,蔚来汽车CEO李斌还与同为造车新势力的代表——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打了个赌。如果蔚来汽车年底前未能交付10000辆汽车,李斌将送何小鹏一辆ES8。反之,由何小鹏送出汽车。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蔚来汽车的交付赌局可能难以实现。
除了交付能力,“烧钱”速度过快带来的成本黑洞也将是蔚来汽车的最大挑战。根据此前的招股书显示,蔚来汽车2017年亏损额为50.21亿元,比2016年的亏损25.69亿增长近一倍,截至2018年6月30日,蔚来汽车运营亏损约为33亿元,相比去年同期20.20亿元的净亏损进一步提高。虽然二级市场的资本支持能够一定程度上为造车“输血”,但若亏损长期持续,资本市场想必也难以接受。
无论如何,造车新势力的IPO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如何让完成批量交付车辆并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不到四岁的未来汽车仍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