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举行的2018浦江创新论坛·科技创新青年造就者圆桌峰会上,青年科学家在介绍研究成果。 本报记者 邵剑平 摄
TED风格的酷炫舞台、年轻的中外演讲者面孔……昨天下午,2018浦江创新论坛·科技创新青年造就者圆桌峰会在上海举行,中科大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陆朝阳,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实验室主任维多利亚·科里查,科大讯飞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魏思等一批45岁以下青年科学家、创新创业先锋登台演讲,聚焦主题“关于未来的第N种可能”进行了跨界交流。
这是浦江创新论坛首次举办青年峰会。青年是最有活力的科技创新群体,众多科技大师的重要成果都是在青年时期取得的,创新需要倾听青年人的声音,要为全球青年科技才俊打造这样一个对话平台。
今天上午,2018浦江创新论坛开幕式在沪举行。这个已举办11届的论坛,将一如既往地为创新领域的各类主体打造互动、对话、合作平台,致力于成为全球科创领域重要信号的释放地、重要话题的引领地和重要论述的策源地。
缘起: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
回首论坛成立伊始,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将这一战略贯彻实施,由战略思想转化为实践,再由实践上升为思想,成为我国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基于此,从2007年10月起,科技部、上海市政府开始酝酿举办浦江创新论坛。发展源于创新,创新源于思想。创办浦江创新论坛就是希望通过搭建这一平台,让各种创新主体和资源汇聚在一起,在交流与碰撞中形成浓郁的创新氛围与创新生态。论坛选择上海,与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重镇密切相关,这种优势势必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为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
2008年5月,由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浦江创新论坛在东郊宾馆举行,主题为“创新型国家之路”。国内外56位嘉宾发表演讲,吸引了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600余人与会。良好的社会反响,让主办方更加坚信,只要坚守创新初心,浦江创新论坛必将会拥有持续的生命力,只要坚持举办、积极谋划,就有望成为创新发展交流平台、先进理念传播平台、学界思想争锋平台、产学研互动平台、最新政策发布平台和国际科技合作平台。
新时代:打造“科技达沃斯”
在11年发展历程中,浦江创新论坛还成长为科技外交平台。从2012年起,论坛创设主宾国(省)机制,德国、芬兰、俄罗斯、以色列、英国、丹麦、葡萄牙先后成为主宾国,有效促进了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按照国家的战略要求和部署,上海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如何增强科创策源力,成为全球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黄浦江畔,浦江创新论坛这一“科技达沃斯”越来越引人瞩目。2018浦江创新论坛的应邀发言嘉宾逾200人,达到历届之最。其中,科学家和学者约占48%,企业家约占28%,政府官员约占24%,外籍嘉宾约占25%。“这个嘉宾构成比例,体现了浦江创新论坛的一大特色,即为科技创新领域的各类主体打造互动、对话、合作平台,而不是局限于某些科技领域。”论坛秘书处负责人解释说。
论坛板块构成充分体现了综合性、平台性特点。2018浦江创新论坛由“1+4+11”组成,即1场开幕式暨全体大会,科技创新青年造就者圆桌峰会、绿色技术银行高峰论坛、中葡科技创新研讨会、“一带一路”创新之路建设专题研讨会等4场特别论坛,以及11场围绕创业者、区域、金融、政策、产业、未来科学、文化等不同主题的专题论坛。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政府官员……科技创新领域的各类主体代表共聚一堂、碰撞思想、分享经验,让创新思想更有生命,让创新实践彰显价值,让创新发展成为共识。
论坛的这种功能在昨晚已得到体现——参加科技创新青年造就者圆桌峰会的刘真、吕琳媛、阿迪尔森·莫特等众多嘉宾共同宣布发起“青年造就者联盟”。这一联盟致力于汇聚全球最新锐的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和创新理念传播。今后,青年造就者联盟将联合媒体资源和投资者机构,链接更为广泛的科技青年群体,形成一个高效、优质的创新社交网络。
新时代,新起点。论坛将不断提升平台功能,增强国际影响力,致力于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领域重要信号的释放地、重要话题的引领地、重要论述的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