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未来可期

为什么办不出属于中国自己的一流科技期刊?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是个“大问题”。它是隐痛、是焦点、是不甘,更是期待。几个月前,本报推出的一组“中国科技期刊现状调查”系列报道,就曾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

11月14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科技期刊问题再次被提上了议程。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并强调,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要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科学编制重点建设期刊目录,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

这让关注此事的人们对中国科技期刊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科技期刊作为科研成果的主要载体,对科研成果具有记录、传播、交流的功能,是积聚前沿、尖端科技信息与文献资源的主要平台。科技期刊的发展,对于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维护国家科技信息安全,提高科研人员在国际同行中的学术影响力,提升科技文化国际交流的话语权以及推动中国科技出版产业转型升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际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已经具备了办好科技期刊的基本条件。过去,大家的普遍认知是我们没钱、没人才、没足够多的拿得出手的成果,所以一流期刊办不起来。但现在这些已经有了变化——这些年,我国科研投入稳定增加,科研成果水平不断提高,科技论文数量日益增多。可以说,基础条件已经具备,举国上下也达成了共识,下一步就是如何通过改革形成好的体制机制,把办好一流科技期刊的好想法落到实处,真正把科技期刊做大做强。

目标有了,如何实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大任务”。正因为如此,在《意见》的相关消息发布以后,就有不少专家公开表示,期待看到《意见》全文,想知道“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的具体标准和细则。但有几条是办好中国科技期刊绕不开的路径,那就是吸引优质稿源,挖掘中国本土的特色原创研究;在科学家们以实际行动支持中文期刊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国家和社会的政策和价值观引导,完善评价体系;对优秀中文期刊进行财政和基金支持的同时,加强期刊自身办刊能力,提升质量和服务,培育更多办刊人才。

科技期刊是一个国家赢得科技话语权的重要工具。现有经验表明,科技期刊办好了,必定能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应用,并由此推动科技进步。办好中国科技期刊,承载着一代代科学家和办刊人的厚望,在推动科技发展、传播中华科技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过去,我们一味追求在国外发论文,大量优秀的创新性科研成果用英语发表在国际期刊上。如今,时代已经变迁,如何重拾自信,传播中华文化,办好中文科技期刊是我们这代人必须交出的答卷。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