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如果您想更改手机号码运营商,则必须等待11个月。 “工作人员说我不久前已经设置了移动宽带,而且我必须使用一年的时间才能申请转移。”来自湖北武汉的手机号码客户陈女士很无奈。
陈女士称,“转网”又称“便携号码转移”,“号码携带”和“转号不变号”,即用户可以在保留手机号码的前提下取代移动电信运营商不变,并享受相应的关税政策。
陈女士的经历不是一个案例。
今年2月初,许多武汉市民报道,中国移动湖北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突然将原先分散在各市区的手机号码转移营业厅数量从14个减少到3个,他们想跑近100公里。之后,湖北省交通厅对该公司进行了采访。
2010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了“便携式号码转移”试点。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回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院士范边奎提出的问题,“当群众期待移动电话号码随身携带“,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罗文介绍,试点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涉及运营商之间的结算,现有网络存在技术问题,试点推广至少要到2020年。
《法制日报》记者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为了防止用户流失,一些电信运营商采用了捆绑服务包和延长排队时间等障碍。
“携号转网”难且风险大
陈女士决定放弃“携带号码”,因为原因是“等不及”。
今年3月初,当她去武汉市洪山区豫屿路的中国移动卓口泉手机时,陈女士被告知她的手机有两份未到期的合同。转出去。
陈女士的两份合同业务是:去年下半年,她参加了一项收费100元的活动,返还100元电子礼券;今年2月,她使用了中国移动的宽带网络。这意味着陈女士的合同到期,至少到明年3月。
“无论是参与电子优惠券还是宽带,没有人告诉我这将影响'携带到网络'的业务,我知道我不会这样做。”陈女士非常沮丧。
在过去的几天里,记者走访了武汉的一些中国移动营业厅,发现像陈女士一样,由于电子凭证交换等活动,没有多少用户无法办理转账业务。电话账单充值和宽带处理。
除了无法转让合同这一事实外,还有一些情况是条件得到满足,但转换到网络的风险太大而“不敢转”。
2月26日,在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中国移动果湖中心营业处,记者遇到李先生正在办理转移号码。 “家里已经建立了电信宽带套餐,可以免费使用流量。如果不转网,每月流量费将超过100元。”李先生说。
在要求李先生改变网络后,中国移动商务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他,由于“便携式号码转移”业务处于试验阶段,该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如果转移失败,可能会影响微信,QQ,银行,淘宝等。三方验证码和短信转移后,通话只能充值到营业厅或运营商的官方网站;同时,根据程序要求,用户在当月填写申请表,需要再次到营业厅领取转账确认确认书。然后将确认单带到其他运营商的指定营业厅进行转移。
“手机号码注册了很多应用程序,有很多银行卡,如果我不能收到第三方短信,我该怎么办?”李先生问道。
“最终,试验阶段不会成功,我们不能说出来。”营业厅工作人员的回复使李先生的心消失了。
再次称重后,李先生最终决定放弃转让。
运营商被指人为设置障碍
中国移动湖北武汉分公司能够处理“便携式号码转移”营业厅数量的缩减,引起公众不满。 3月初,在与湖北省交通厅的公司面谈后,武汉转机业务的移动营业厅数量恢复到14个,门店覆盖了主要城市。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减少“便携式号码转移”业务的指定营业厅是由于业务仍处于试点阶段,业务复杂风险因素很高。转让后,部分商家无法使用和部分平台短信接收无法回答,前一时期客户的投诉率较高。
据湖北省交通厅信息通信管理部部长梁长道介绍,推广“便携式号码转移”工作实际上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
2010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天津和海南启动了“便携式号码转移”服务。 2014年9月,湖北,云南,江西等省成为第二批“便携式号码转移”服务试点省份。
“在传输网络时,携带号码传输网络的问题确实存在一些技术问题。随着近年来工作的进步,技术方面不再是根本问题。”梁长道直截了当地说,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指出,手机是拖欠而不是真名。不允许申请“携带号码转移网络”,但运营商将通过延长时间和捆绑包来阻碍网络的传输。
根据2014年5月《移动电话用户号码携带试验管理办法》的实施,号码可携带性申请应符合实名注册,号码在非损失报告,关机状态以及之前的要求与承运人取消在线截止日期限制。
记者调查发现,除中国移动外,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两家通信运营商也存在严格延伸“便携式号码转移”的情况。
根源或在于行业垄断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规定,号码携带业务的处理和使用应遵循便于用户,公开,公平和自愿原则的原则;承运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拒绝为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提供号码携带;时间限制为48小时。
湖北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教授蔡克云认为,技术障碍并不是“将数字传到互联网上”的根本原因。“关键在于运营商人为设置障碍,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和客户资源。“蔡克云指出,”便携式号码转移“的人为障碍是将习惯提高到习惯法。微观观看不尊重消费者的独立选择。从宏观角度看,它不利于产业创新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携带号码转移网络”是消费者自主选择的体现。运营商通过减少服务点和捆绑套餐来设置人为障碍,这对消费者的自我选择权造成了损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戴胜义指出,在处理宽带套餐或参与优惠活动时,电信运营商应明确告知消费者优惠和限制性权利;如果经营者未履行披露义务,双方签订的格式合同无效,经营者应无条件消费者办理转让手续。
北京中伦律师事务所律师何丹也认为,国家推广“便携式号码转移”的意图是为了公众利益,但实际上运营商利用不正当竞争来吸引用户,如片面强调利益的业务。该政策忽略了相应的限制性条款,最终损害了公共利益。
在湖北大学经济法学者邹爱华看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便携式号码转移”,以促进市场竞争,打破市场垄断。 “但政策下还有对策。为了保持市场份额,运营商经常使用各种手段阻止用户的转账数量。”它不仅是移动电视的主导地位,还有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邹爱华说。
邹爱华建议,要打破垄断,就不可能通过“携带号码转移网络”将无线网络建设与电信运营商分开。全国统一建设基站和制定统一通信协议标准,使电信运营商主要提供“软”。服务“吸引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