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迎来最严网约车监管
近日,滴滴、美团、享道、首汽等出行平台收罚单,拒不整改或将下架APP话题引发关注,以#滴滴、美团拒不整改将被下架#话题迅速登上新浪微博实时热搜榜。8月12-13日,上海市交通委、上海市通信管理局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对互联网出行平台上海分公司进行了上户执法,检查平台对无资质车辆派单的情况。据检查组通报,滴滴和美团在上海仍存在为无资质车辆派单的违法行为。执法部门累计对滴滴、美团等14个平台共计检查21次,对平台未完成清退平台内不合规车辆、未全量数据推送等违法行为开出罚单114张。其中,对滴滴出行处罚550万,美团出行处罚147万。15日,滴滴回应称,正与主管部门沟通,推进合规工作。
该事件的起因是今年6月,上海一辆在滴滴注册的非法网约车抗拒执法,并强行突破封锁线后逃逸,最终导致四人受伤。随后,上海交通部门约谈对滴滴提出6条网约车平台合规化要求,包括“全面自查统计梳理平台内无网络预约租车资质的注册车辆并作清退(2019年6月底前)”等具体内容。
网约车运营需合法合规 量身定制监管模式获期许
日前,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负责人蔡团结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要量身定制监管模式,建立健全适应平台经济特点的监管制度,促进和规范交通运输新业态的健康发展,同时,做好进一步优化网约车准入条件、加强多部门协同监管、健全新业态的信用体系等工作。
在鼓励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新业态政策环境下,“网约车平台拒不整改APP将被下架”话题引发舆论对网约车出行安全、平台经济现行监管模式等方面的探讨。
遏制网约车违规经营仍需强监管,网约车合规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过程。 《经济日报》表示,网约车监管是包容不是宽容,更不是纵容。面对部分网约车平台无视乘客生命财产安全的违规经营顽疾,在监管上下“猛药”已势在必行。在强化网约车平台日常监管的同时,更要常态化地激活“暂停发布或下架APP”这一惩罚利器,倒逼那些唯利是图的网约车平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主动自觉地将经营行为规范在合规轨道上。监管职能部门应坚持科学合理的治理导向,精准施策,努力实现保护合规经营者权益与惩处违规经营者并行不悖的最大治理公约数。《北京日报》表示,从严治理并非为了“剿灭”网约车,恰是为了其能更好发展。严格把控车辆准入门槛是企业应尽责任,如果平台不能做到自我约束,相应监管措施则必须足够硬气。上游新闻表示,网约车行业持续深度梳理,相关部门不断强化对网约车的监管,合规工作已迫在眉睫。网约车司机“持证上网”,也是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过程。
网约车各地准入标行准引发讨论。 《北京青年报》指出,应当按照国办《意见》的要求,清理和规范制约网约车健康发展的行政许可、资质资格等事项,评估地方对中央政策落实情况,优化完善准入条件、审批流程和服务,降低网约车司机、车辆和企业的合规成本,以有序增加网约车市场供给。红星新闻认为,应当尽快放开出租车、网约车“沪籍”门槛,允许不具有上海沪籍的新上海人也可以开出租车、网约车,让更多的网约车、非沪籍出租车司机实现合法化。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法学院副教授顾大松表示,上海市关于网约车驾驶员的户籍要求或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
平台经济的监管思路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红网表示,值得警惕的是,网约车监管并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交通部这次的表态,可以看作是对网约车等平台经济的监管思路的现实“纠偏”。交通部表态,强调了监管与平台经济特点相结合和相适应,实质上所追求的就是一种“量体裁衣”的网约车监管模式,从中能看出对平台经济和网约车的支持。包容审慎的网约车监管精神,是符合实际,符合社会利益的,“公平公正”的底色已清晰可见。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陈越峰指出,针对平台经济的监管应当有一个动态优化过程。
平台经济发展可拓展消费市场,将有助于“稳就业”。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傅蔚冈表示,平台经济是增加就业、稳定就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由于以前部分行业存在准入门槛相对较高的现象,《意见》通过合理设置行业准入规定和许可等手段,有望在“稳就业”方面发挥作用。
平台监管牵动民心 网民观点展现多元化诉求
关于网约车的监管,网民舆论场的声音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第一种是支持政府严管、要求平台加强安全管理和责任落实;第二种是表达担忧,质疑严管会给出行带来不便;第三种是中立态度,整体较为宽容:既支持约束和规范网约车,也能容忍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完善。
第一种观点主要出现在近期网约车的负面事件发生之时。 今年6月,上海发生多起网约车司机拒不配合执法、闯关逃逸甚至暴力抗法的现象,引起舆论关注,这类事件也导致了交通执法部门对网约车开展的严管。在“网约车司机抗法逃逸频发”的讨论中,第一种支持政府严管的观点占据主导地位。热门观点表示,“人命比打车方便重要”、“出现问题就要管”、“非法网约车为何如此大胆?”,舆论的愤怒情绪被快速点燃。
@一只面朝大海的猫110:有的地方默认滴滴合法,有的地方又属于黑车性质,希望哪天能达成统一。
@分类助手:规定也是可笑,要让跑就完全放开,不让跑就切了。
@poppy铭:这严查资质对用户来说是好事啊,评论里都在讨伐什么?
第二种观点主要出现在网约车平台被严查的时间段。 8月,滴滴、美团再次收到上海交通委罚单,被指拒不整改将被下架APP。这一消息迅速引发舆论热议,网民对网约车平台的依赖、对出行不便的忧虑集中体现在相关话题的评论区:@正能量爆棚ye:求求你们管管出租车吧,不打表、边开车边玩手、抽烟。
@兰梦婷Ting:我天天打滴滴,说实话有了滴滴很方便,在这个出租车不好打的情况下有这个平台方便了很多,可能还不太完善,但是不能否认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柳丁oom:我知道 往后打车要更难了
从网民对该事件的反馈来看,对网约车的依赖主要来自对现有出行市场的运力和服务有更高的需求,网约车平台的去留成为牵动民生民意的重要公共话题。应该注意到,受“碎片化”信息传达和观点表达的影响,公众在认知和讨论网约车平台的问题上,难免陷入“安全”和“效率”的选择题之中。当“安全”需求被放大时,第一种支持政府严管的观点占据上风;当“方便”需求强烈时,第二种支持平台发展的声音加大音量。而持第三种看似“宽容”态度的人,实则是对两种需求没有明显偏倚的群体。一旦某个事件的发生触及了这些特定需求,网络舆论的风向又将迅速转舵。因此,在网约车的问题上,既要关注事件的本身属性,也需深究其中多元化的诉求表达。
舆情观察
网约车市场仍有诸多痛点亟待破解。 对于非法网约车闯关逃逸、抗拒执法等严重威胁公共安全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依法从严打击是毋庸置疑的。监管部门秉持包容审慎原则,将网约车安全、合法、合规作为其发展的前提和核心,有助于网约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如今上海表示将对不清退非法网约车的平台采取下架APP的措施,其政策落实和治理效果将持续受到舆论关注。
舆论倾向受舆情事件影响较大,热点事件影响舆论风向。 此次“滴滴、美团拒不整改APP将被下架”事件出现后,引发舆论对个别地区合规准入门槛高、新业态弹性监管的讨论。与之前网约车发生严重侵害人身财产安全的案件不同,舆论中支持网约车发展的声量明显增加,反映出公众在不同热点事件中心态与诉求的变化,进而使舆论风向转变。
网约车合规、安全、运力之间的平衡问题始终是舆论焦点,其中平台责任不容忽视。 近日,《意见》提出要科学合理界定平台责任,明确平台相应责任,强化政府部门监督执法职责,不得将本该由政府承担的监管责任转嫁给平台。随着《意见》的推进与落实,网约车平台法律责任进一步细化,平台应当承担其责任,加强平台治理。
为网约车等新业态分类量身定制适当的监管模式备受期待。 在网约车监管模式的探索上,全国各地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治理:有整个城市没有一台网约车的“锦州模式”,也有通过平衡出租车与网约车关系实现新旧业态融合的“大庆模式”。需要承认的是,以平台经济为重要代表的新经济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既关系着地方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也关系到民众在出行、住宿、健康等多方面的消费权益和就业机会的保障。目前,国家对平台经济要求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一个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值得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