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一号”卫星圆满完成南极观测任务

3月11日,我国首颗极地观测小卫星—“京师一号(BNU-1)”在轨运行整6个月后,圆满完成了南极观测任务。

在轨观测期间,“京师一号”卫星的南极观测任务并非一帆风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一方面南极地域辽阔,纬度跨度大导致太阳高度角差异非常大,由于缺乏准确的地面冰雪反射率参数,卫星辐射定量化处理非常困难;另一方面南极缺乏地面控制点,我国同类卫星观测数据非常缺乏,卫星图像的空间定位精度提升极为困难。

为提升卫星数据质量,卫星运控团队提出了采用依据太阳高度角调整曝光时间的在轨拍摄模式,保证卫星相机曝光量位于合理区间。此外,团队还研发了与美国MODIS卫星数据进行自动配准的技术流程。

经过一系列处理后,“京师一号”卫星图像在南极地区的空间定位精度得到有效提升。

“京师一号”卫星发射以来,南极发生了两次大型的冰架崩解事件,分别是2019年9月25日的埃默里冰架崩解和2020年2月的松岛冰川崩解。

针对极地环境突发事件,卫星运控团队紧急启动了机动模式,对上述地区实施过境即拍和连续监控,取得了一批重要的观测数据。

截至目前,“京师一号”卫星已获取影像数据共计1500余幅,其中南极地区1018幅,少云影像共138幅。

参加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的“京师一号”卫星副总指挥刘旭颖完成了对南极中山站附近基岩、雪面、水体和地衣等主要地物和无人机遥感影像的数据采集工作,这些数据将用于继续开展卫星地面真实性检验和“卫星-无人机-地面”同步科学实验。

通过南极观测任务,“京师一号”卫星获得了大量宝贵的南极影像数据和地面同步观测数据。同时,团队总结积累了极区卫星运控和数据处理经验,对于我国“十四五”期间发展极地遥感卫星星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卫星运控团队将于近期陆续发布南极地区几何和辐射校正数据产品,支持国内外极地科学研究。

“京师一号”卫星将开始北极观测任务。

“京师一号”卫星运控团队由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深圳东方红、长光卫星、驭星科技科研人员共同组成。在本次艰巨的任务中,除了专业的技术实力,团队的通力配合、各方协作也发挥了同样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