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中国航天日:飞向火星”主题科普讲座活动在线开讲,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第一设计部型号设计师钱航围绕人类千年飞天梦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火星探测计划等内容展开科普讲解。
钱航介绍,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诗人“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抒怀,自古以来,人类对浩瀚苍穹充满好奇和向往。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我国探索宇宙奥秘的序幕。为了纪念中国航天事业成就,发扬中国航天精神,自2016年起,每年4月24日被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钱航介绍:“50年前发射‘东方红一号’升空时,为了使大家都能看得见,专家们在火箭第三级增加了一条‘围裙’,把第三级火箭包起来,表面镀上铝。火箭随卫星入轨后,“围裙”撑开直径达4米。在阳光照射下,便会反射出非常亮的光,大家就能看到我们的卫星上天了。”除了“东方红一号”卫星,钱航还分享了我国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在执行任务时的画面,和大家一同回顾这些航天成就。“载人航天工程也是我国航天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当时是2003年,那时我还在上高中,记忆非常深刻。相信这一天也令许多网友难以忘怀。”钱航说。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钱航讲到,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为“绕、落、回”三阶段,即分别为实现环绕月球探测、实现月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实现无人采样返回。目前“玉兔二号”月球车仍然在月球背面工作着。“玉兔二号”在今年4月17日13时24分和16日20时57分受光照自主唤醒,进入第十七月昼工作期。截至4月24日,“玉兔二号”已经顺利度过了470多个地球日,持续刷新月球车在月球表面执行任务的时间纪录。
本期在线科普活动的主题是“飞向火星”,那么火星探测又与月球探测有哪些区别呢?对于这个问题,钱航表示,从距离来讲,地球到火星的距离要比到月球远得多,那么探测器要想飞向火星,运载火箭必然需要更大的推力,同时飞行的时间也会更长,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进行更多的控制、调试。因此探测器飞向火星的整个飞行过程就比飞向月球要复杂得多。钱航介绍,2016年1月11日,我国正式批复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并计划于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我们同样要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这将是一大挑战。
在活动的互动环节,钱航对网友们的诸如“在探测计划中,火星车将如何联合其他探测设备工作?”“火星着陆器在着陆时的选址有哪些讲究?”等疑惑做出解答。他表示,火星上曾经发生了什么,是否有水存在,是否有生命存在等问题,都值得我们未来去探测。
本活动由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新华网科普频道、新华网客户端主办,科普中国App、航天创客(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斗鱼直播支持,直播受到了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