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发现北极烈火逐渐活跃,单月释放5000万吨二氧化碳,怎么办?

为什么北极圈内蚊子多?目前北极部分地区的蚊子可以说是泛滥成灾,因为,只要北极的温度上升达到2℃,生活在这里的蚊子就能提高53%的存活率!卫星发现北极烈火变活跃,曾单月释放5000万吨二氧化碳,怎么办?

首先要搞清楚,北极圈内不等于北极北冰洋和格陵兰岛,这个范围还包括了俄罗斯北部、北欧和加拿大北部等地。很多人都不知道,大部分都位于北极圈内的北极苔原里,其实就生活着两种特别凶猛的蚊子,它们分别是撮毛伊蚊和黑足伊蚊,这也是为什么驯鹿群都会选择迎风路线来躲避它们。

原本,撮毛伊蚊和黑足伊蚊一定的存在数量是有利于当地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比如,蚊子的卵可以成为一些鱼类的食物,这就避免了候鸟数量的下降。但是,随着北极温度的上升,这两种蚊子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庞大,就连北美驯鹿都被它们追着跑,而觅食时间的缩短也导致北美驯鹿的现存数量并不乐观。

全球变暖给人类和地球生物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从北极冰川融化、北极冻土露出地面,再到埋藏在北极深处的古老病毒可能复活,这一切其实都是全球变暖所导致的结果。北极问题其实比很多人想象的都要严重,而绝非只是蚊虫之害,并且,北极出现的这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都会涉及到地球上的所有动植物,没有谁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幸免。

根据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和欧盟哥白尼大气监测局科学家发出警告,异常温暖和干燥的天气将会散布在整个北极地区,这将可能会导致“僵尸大火”的复活,从而引发全球的气候“连锁效应”,所以这不是一个好事情,极端气候正在冲破“寒冷地带”的气温临界点,并且是越来越强,这都是我们可以看到的。

北极烈火发展趋势

欧盟哥白尼大气监测局资深科学家马克·帕林顿表示,我们从卫星观察情况来看,已经发现了该地区的“烈火”正在活跃,这暗示着类似于2019年的“僵尸大火”可能会重新点燃。从时间上来说,如今出现的时间正在提前之中。2019年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大片地区规模和持续时间空前的大火。浓烟在卫星图像上清晰可见,同时在去年6月,也成为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六月,刷新了150年的记录数据。根据统计数据显示,1个月的时间烈火燃烧总计向大气之中释放了5000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瑞典的年排放量,这就是一个国家的排放量,可以想象影响多大。

科学家表示,2002年的北极烈火季即将到来,这可能导致同一个地区出现大规模和长期的大火。因为北极地区非常温暖,将导致大量干燥,使泥炭土壤成熟燃烧,所以说北极就是一个“火库”,随时可能出现长时间的大火,自2005年以来,阿拉斯加地面上的科学家已经识别出39起此类“滞留火”,今年也将不会立位。由于全球变暖的加剧,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部分地区在2019年出现了一次连续数周比正常温度高10摄氏度的天气,主助长了大火的持续性发生,格陵兰岛的冰川融化,也导致该年度冰净损失了6000亿吨,约占2019年海平面上升总量的40%。

所以北极地区已经成为人类全球气候变化之下的“噩梦”,因为给地球带来的影响是在不断升级之中,并且2020年的气温还在不断刷新记录。按照NOAA预测数据显示,2020年有可能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那么高温必然会再次上演,北极也是同样如此,带来的影响会成倍增长。

2020年北极出现什么问题了?

其实北极在2020年与气候有一个典型的例子,那就是北极甲烷爆发。当气温上升之后,隐藏在北极地区的甲烷会不断释放出来,从而导致地球的温度继续上升,这样我们地球将会更加的热,甲烷作为地球第二大温室,比二氧化碳的影响更强,所以说阻止甲烷的释放也是在对如今的气候做出一个改变。

当然除了北极甲烷爆发之外,我们从南极的变化也可以看到,例如2020年以来出现的南极“红雪”“绿雪”事件,这也是因为气候变化导致冰雪之中的藻类物质发生改变,从而引发了“奇特自然现象”,这就是气候变化带来的大概情况,如今地球的气候改变也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了,是时候行动起来了。

人类还能改变气候情况吗?

当然,按照如今的气候情况来说,气候问题还没有达到不可挽救的情况。按照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自从工业化以来,人类将地球的气温已经提升了1.1度,如果持续下去的话,气温将会变得更加严峻,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如今的气温上升还在持续发生,所以带来的连锁效应将会更加的频繁和强。地球生命产生的威胁会更加大。

所以说,不是我们不能,而是我们愿不愿意的问题,如果全面禁止汽车,工厂等排放,那么很快地球的环境就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当然我们不说完全停止,只要出现一部分的改善,我们也就可以明显看到了地球的生态系统会出现好转。2020年我们就看到了这个情况,所以说还用不着专家提议的“少吃肉,少开车”等情况,来降低地球的污染物排放,也就是解决气候问题。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