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15日讯(记者 施予) 正值一年麦黄时,眼下全国麦收已过八成,其中北京杂交小麦表现亮眼。“京麦新品种正在推广至巴基斯坦,将能有效缓解当地粮食危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胜全博士说道。
小麦是巴基斯坦第一大粮食作物,但其单产水平较低。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对张胜全博士进行了专访,他介绍称,巴基斯坦小麦种植面积约1.3亿亩,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44%,而平均亩产仅200公斤左右。相比之下,京麦系列杂交小麦各品种平均亩产则可达400公斤以上。
张胜全表示:“制约巴基斯坦小麦生产水平提高的因素主要包括品种产量潜力低、管理粗放、高温干旱、锈病危害严重等,产量水平相当于我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水平。巴基斯坦迫切需要引进国外先进小麦育种技术。”
而北京杂交小麦恰恰可以解决巴基斯坦小麦面临的困境。京麦系列杂交小麦具有突出的抗旱、耐瘠薄特性,十分适宜巴基斯坦的土壤气候情况。北京杂交小麦较当地品种平均达到增产24.4%,并能适应当地干旱少雨、高温干燥的气候条件。此外,北京杂交小麦十分“皮实”,即便在低投入的粗放式管理下也有着显著丰产优势。
经过前期约120余份杂交组合、230多个种植点的试验示范,北京杂交小麦在巴基斯坦等表现突出,广受好评。自2012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就开始了向巴推广北京杂交小麦的工作。巴基斯坦佳德农业公司研发总监拉希德表示:“北京杂交小麦在巴基斯坦整体表现愈加突出,增产组合比例已经由2012年的20%提高到现在的接近70%,增产幅度由2012年的约20%提高到现在的约50%。”
此外,巴基斯坦白沙瓦农业大学的阿里夫教授认为北京杂交小麦有望成为应对当地气候异变、保障巴基斯坦粮食安全新的战略选择。他表示:“目前,巴基斯坦小麦单产为每公顷2700公斤。在中国团队的帮助之下,北京杂交小麦可以实现每公顷约6000公斤的产量,是当地生产水平的两倍,引进北京杂交小麦之后,巴基斯坦可以节约出大量土地,用于种植其他农产品,这对于巴基斯坦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共同发布的2020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中,巴基斯坦被列入十个粮食安全形势最为严峻的国家之一。报告显示,干旱的气候条件使巴基斯坦粮食严重不足,仅信德和俾路支两省陷入粮食危机的人口就达到310万人,而今年东非沙漠蝗的肆虐更是使这一地区雪上加霜。
在这一背景下,北京杂交小麦对巴推广更显意义重大。张胜全博士表示:“对外农业合作是实现一带一路宏伟构想的重要内容。我国小麦研发水平居世界前列,具备了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等技术快速应用于一带一路国家的基础。这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重塑国际农业规则、促进合作共赢、推动中国农业高技术走向世界有着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