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说AI对疫情作用不大,那BAT把AI用哪儿了?

张文宏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大家现在对它(人工智能)都给予了极大的期望,但是从这次疫情开始到现在为止,让我感觉到它仅仅是个起点,因为在整个运行过程当中,一开始我们全部用的是人工的。”张文宏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如此表示。

作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一直在抗击肺炎的第一线,从他的视角来看,时下最热门的技术——人工智能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与此同时,在疫情期间我们看到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多次宣传人工智能在疫情中的应用,究竟哪些是噱头,哪些真正能作用于疫情防控?

人工智能不在一线

“我非常遗憾地告诉大家,这次中国疫情的控制是靠传统的智慧和城市管理来实现的。”张文宏说道。

通过多方媒体报道我们也可看出,最早期医疗物资调配紧张,但仍然是传统的人工方式在做调配,一方面是没有前例可循,一线医务人员并不知道人工智能算法可以用于资源分发;二是市场上没有现成的产品,供应商也需要时间进行开发,在疫情紧急的情况下,供需双方根本没有时间开发新的应用。

而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企业响应疫情需求,开始投入到抗击疫情当中,各种技术轮番发挥作用,不过,人工智能显然不是最急需的技术。

张文宏表示,人工智能虽然迅速跟上,助力病毒序列的检测、药物靶标的发现……事实上,现在研发的所有药物都是为未来而造。

“我们反思,这次疫情以后,将来我们的人工智能可以如何改善?这其中就包括加快预警速度的现实需要。”

BAT做了哪些工作?

除了捐钱捐物,科技企业也在投入自己最宝贵的技术和人才,在疫情爆发之后,BAT等企业所做的事情基本代表人工智能当下的能力合集。

比如百度免费开放线性时间算法LinearFold以及世界上现有最快的RNA结构预测网站,以提升新型冠状病毒RNA空间结构预测速度,从而助力疫情防控。

人工智能的强项就在于此,类似的还有阿里达摩院使用人工智能分析病况特征与感染途径,预测新型冠状病毒影响范围、影响高峰期与蔓延时间的准确率高达96%,相比人力执行约提升60倍以上。

搭载腾讯AI医学影像和腾讯云技术的人工智能CT设备也落地到武汉方舱医院,AI算法只需数秒即可助力医生识别新冠肺炎。

此外,百度AI测温系统部署在地铁站,可实现1分钟内200人同时通过条件下的体温实时检测和自动告警。其人脸识别技术,还可以针对不同人群是否佩戴了口罩等进行提示。百度免费开放的智能外呼平台,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社区工作,结合智能语音技术,1秒可呼出1500个电话。

等等应用不一而足,人工智能应用到抗击疫情的方方面面,但是一般规模不大,而且是非核心环节。作为一项新技术,行业人士对其抱有天然的不信任态度,在抗击疫情的紧要关头,疫情防控决策和执行人员,尤其是医务工作者,大多还是沿袭传统的传染病防控方式。

人工智能与产业现实的鸿沟

人工智能在疫情当中的表现,恰恰反映出现今人工智能行业的根本性问题,技术高高在上,却不能很好的落地到行业发挥价值。

人工智能落地难,真真切切的发生在抗击疫情的全过程,相反,健康码这类技术门槛不高,但却非常对口需求的应用得到大规模应用,可见技术本身没有高下之分,能落地才有价值。

近两年来行业已经集中反思了人工智能落地难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尚未达到强人工智能水平,例如人脸识别技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比人眼识别的效果要好,但是在需要知识、想象力的特殊情况下,与人脑还是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并不善于解决通用性问题,要实现应用场景落地并形成商业价值,需要清晰其所能解决的特定领域问题,并明确应用场景边界,在特定问题边界之内,人工智能才能相对可行可靠。

根据埃森哲对中国以及全球 12 个发达经济体的研究,到2035 年,人工智能将帮助各国显著扭转经济增速近年来的下滑趋势。此外根据麦肯锡的预测,人工智能将每年为中国经济增长贡献 0.8 至 1.4 个百分点。

疫情是AI的试金石,从给出的答卷来看,人工智能还处于上升曲线的底部,潜力尚待兑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