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旅游商品要做实做细做深

一提到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文化特色,具体到商品就想到工艺品、纪念品。如果还强调实用性,就把一张张文化贴画贴遍各种生活用品,造成旅游购物市场上“直白”的文化旅游商品随处可见。然而实际情况是,开发者自己旅游时购买的商品是生活需要的、不一定有文化特色的商品,尤其在境外购物时购买的商品绝大部分没有明显文化特色。为什么开发自己都不会买的“直白”的文化特色旅游商品?值得思考。

有些企业一提到设计特色旅游商品,就想到包装设计,他们把现有的食品、保健品、土特产品等换上带有文化特色的包装。但其实换汤不换药,内容没有创新,旅游者看的多,买的少。究其原因:一是很多商品的包装确实比较粗糙;二是换包装比开发新品容易;三是包装上很容易体现文化。

还有些企业一提到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的新品就立刻想到了套盒。不管功能是否匹配,也不管功效是否匹配,把当地几种有点特色的现成商品一股脑儿装到一个盒子里,就成了所谓的套盒式新品。以致胡乱组合的套盒成了旅游商品缺乏新意的典型标志之一。

随着复游率的不断提高,境内的很多旅游目的地,旅游者已不是去过一两次了。旅游者来的次数越多,购买旅游商品的数量反而越少。而国人出境旅游购物则是另一番景象,国人到某些旅游发达国家的次数越多,购买旅游商品的数量越多。

在调研时笔者发现,在进行静态调研时,旅游者对特色的理解是文化;但在旅游者购物后进行的现场调研,旅游者对特色的理解是商品的内容,包括:商品的功能、功效、口味、质量、价格、品牌等。

境内的旅游商品企业无一不谈品牌的重要,但有自有商标商品的企业却不多。2017年中国旅游商品大赛拟从3年来获奖的860件套商品中选出200个中国品牌旅游商品,结果发现居然只有252件套有商标注册证。真搞不懂,连自有商标都没有的企业,何谈打造自己的旅游商品品牌。

境内的旅游商品企业无一不谈品种创新,但大盒、大袋、大块换成小盒、小袋、小块,或把小盒、小袋、小块换成大盒、大袋、大块,这种自欺欺人的小聪明式创新比比皆是。

最典型的是茶产品,境内的茶产品主要是茶叶,茶企很习惯的创新就是茶叶包装,换个规格,换个包装上的图片,就称为创新。其实,大罐和小罐很难影响茶叶的味道和品质等。境外近邻的旅游发达国家,不仅有茶叶,更主要开发茶产品,包括:各种茶的烘焙类食品,各种茶的化妆品,各种茶的护肤品,各种茶的洗护用品,各种茶的糖果,各种茶的冰激凌等,茶产品品种数以千计。显然,茶产品加茶叶的市场规模、收益、影响力远大于单纯的茶叶。

至于其他物产的旅游商品也是如此,如橙子,包括各种橙子的烘焙类食品、各种橙子的化妆品、各种橙子的护肤品、各种橙子的洗护用品、各种橙子的糖果、各种橙子的冰激凌等,同样数以百计。

国人喜欢购买境外的面膜,在有些国家购买的面膜每年数以百亿片计。这些国家不断推出的各种面膜新品,成分在变化,面膜的基底在变化,面膜的贴敷时间在变化,甚至推出了只有55秒贴敷时间的天然成分的面膜。而境内的面膜产品则多是包装在变化。

在境外,常见的洗衣粉、洗衣液也在不断创新,洗涤不同衣物,洗涤不同污物的洗衣粉、洗衣液不断有新品出现。就连烹饪的酱油也出现了不同年龄人食用的不同成分的酱油。一批批新功能的电动剃须刀、电动牙刷、电饭煲等吸引了国人不断购买。

境内企业的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或集中在工艺品、纪念品,或用贴画的方式体现所谓文化特色,或是胡乱组合的套盒,或只是在增加包装规格,貌似开发很快、表面光鲜、琳琅满目,只讲求有,而不讲求细,不讲求深。但旅游者不傻,不买是他们最常见的回答。境外旅游发达国家的特色旅游商品重在内容的开发,以新功能、新功效、新口味、高质量、低价格、大品牌等特点吸引了旅游者大量购买。

人们永远在追求美好的生活,特色旅游商品要满足、引导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开发特色旅游商品不应为了开发而开发,不能仅重视形式,更要重视内容。境内各地有各地特色的物产,境内的加工制造业名冠全球,境内不缺物产、不缺技术、不缺人才,境内很多旅游商品企业缺的是符合市场的特色旅游商品的理念,缺的是以人为本的爱心,缺的是符合市场的创意,缺的是做实、做细、做深的精神。应少说废话、空话、大话,少点小聪明,少想糊弄旅游者,多点爱心,多干点符合市场规律的实事,把旅游商品做实、做细、做深,创新开发有内容的特色旅游商品,才能补上旅游购物这一短板,实现扩大内需、扩大消费。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