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地区的秋景非常美丽,此次沿线考察也和当地进行了对接,相信来年带团旅游时会更加便捷顺利。”10月29日,历时10天,由自治区旅游协会旅游从业者学习委员会组织的南疆地区爱心考察团活动结束了,作为一名资深导游,陈玉国感受颇多:“无论人文还是自然景观,南疆地区旅游资源都特别丰富,以后要多带旅行团到南疆各地旅游。”
近年来,我区在推动由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经济强区转变过程中,坚持规划引领,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编制各级各类旅游发展规划。按照《南疆丝绸之路文化与民族风情旅游目的地发展规划》,着重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南疆地区旅游产业体系,以绿洲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和沙漠胡杨景区品牌建设为重点,加快南疆地区旅游目的地建设。
民俗风情更多彩
10月17日10时,简单而热闹的开城仪式宣布喀什古城开门揖客,身着盛装的工作人员邀请游客一起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漫步古城,除了饱览美景、遍尝美食,游客还可以跟当地手工艺人学习打馕、制作土陶,体验富有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制作——这项由深圳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与喀什市共同发起的“石榴籽计划”体验式旅游项目,自去年启动以来受到当地旅游从业者和游客的一致好评,“自己打馕、制作土陶,太好玩了!这才能更深入地感受喀什古城浓郁的民俗风情。”来自江苏的游客张小银兴奋地说。
今年“十一”期间,喀什古城景区累计接待游客73247人次,同比增长324.8%,特别是10月5日,接待游客达16203人次,创下景区单日接待游客最高纪录。
独特的民俗风情向来是南疆地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全疆稳定红利不断释放、游客人数大幅增长的态势下,南疆各地都在抓住新疆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契机,进一步发掘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不断升级旅游项目,丰富游客体验。
厚重文化耐品味
10月14日,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桑皮纸》等三项地方标准,和田地区墨玉县将通过“标准化+非遗”的新思路,实现非遗传统技艺传承创新管理。有着“桑皮纸之乡”之称的墨玉县普恰克其乡有远近闻名的“桑皮纸一条街”,这条全长2公里的街道两侧聚居有10多家制作桑皮纸的匠人,现场展示制作工艺并出售桑皮纸,游客还可以参与体验这一传承千年的古老造纸工艺。
我区坚持保护性开发利用,加强对自然生态、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资源的保护,依法保护名胜名城名镇名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注重文化发掘和传承,让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无独有偶,和田地区洛浦县吉亚乡的艾德莱斯绸手工作坊、阿克苏地区库车县龟兹文旅产业园区等地都把历史文化作为重要抓手,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自治区召开旅游发展大会后,和田地区旅游局党组书记陈伟曾表示:“我们将围绕‘国玉之乡·丝路名城’主题形象,坚持‘特色引领、文化为魂、重点突破、活动为基、综合保障’5条主线,推进和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金色胡杨醉游人
11月初,北疆各地已落下了雪,而南疆地区的胡杨却是一片金黄灿烂。位于轮台县的塔里木胡杨林公园被誉为“千里胡杨画廊”,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今年的‘胡杨季’,国内旅游团一个接一个地来,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来的国外游客也不少,景区人气爆棚。”塔里木胡杨林公园导游穆再排尔·阿不来提骄傲地告诉记者。
随着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效果逐步显现,如今在塔里木河流域随处可见胡杨繁茂的景象。塔里木河流域的胡杨林面积1500多万亩,占我国胡杨林面积的90%以上。这些胡杨林里,有的可以乘小船荡漾,有的可以坐小火车穿梭,原生态的自然美景就像浙江游客罗子齐所说:“随手一拍就是一幅画。”每逢金秋,南疆各地以举办不同主题的胡杨节为契机,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品牌。以巴楚县丝路文化胡杨节为例,从今年10月2日至22日,20天接待游客49.2万人次,同比增长14.4%。
南疆地区旅游业蓬勃发展的直观感受,或许可以从“十一”期间的一组数据得到印证:
——和田地区接待游客约31.5万人次,同比增长341.65%,旅游消费约0.49亿元,同比增长13.73%。
——喀什地区共接待游客54.2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0.67亿元。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接待游客9.61万人次,同比增长360%;旅游总消费约0.24亿元,同比增长371%。
有理由相信,在奇绝景色中蕴含着深厚人文历史底蕴的南疆大地,将会成为我区旅游业发展的又一特色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