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乡村旅游取得较快发展。图为台山中国农业公园。
今年9—10月,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等形式,深入开展乡村旅游发展情况专题调研,并在学习借鉴省外个别城市先进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对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意见建议。
11月26日,市人大常委会第25次主任会议审议了《江门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认为虽然近年来我市乡村旅游业取得较快发展,但仍存在整体统筹不够、文化融合不深、配套政策不足、营销水平不高等困难和问题。
《报告》建议,我市要进一步完善发展机制,科学合理统筹布局;挖掘文化内涵,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营销服务水平;完善设施建设,营造良好体验环境,以此进一步促进我市乡村旅游发展,推动旅游强市建设。
全域统筹发展 完善配套政策
近年来,我市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乡村旅游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扶贫脱贫、提升县域经济质量水平的重要措施,并从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着力推进农业、文化等与旅游融合发展,我市乡村旅游取得较快发展。
可是,我市乡村旅游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推进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配套完善,没能形成工作合力,有待进一步规划开发、统筹发展。譬如,我市乡村旅游在功能布局、线路设计、要素完善、内涵挖掘、特色打造等方面仍缺乏统一规划、科学指导。
《报告》建议,我市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把乡村旅游纳入我市重点发展计划,不断强化全域统筹理念,加快形成我市乡村旅游发展长效机制,做好规划顶层设计。
首先要全面摸排、梳理全市乡村旅游资源。加快制定全市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开发具有区域特色、与乡村环境相协调、具有品牌效应的乡村旅游目的地,防止低水平发展,避免同质化开发和无序竞争。
各地政府要把乡村旅游管理纳入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或规定,开展规范与监督,引导其逐步走向行业协会自律管理,引导资源向乡村旅游集中,形成大文旅发展格局。
尤其是在破解“融资难”问题上,要积极利用国家、省、市有关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金融工具和政策,扩大乡村旅游企业、个人的融资渠道。积极引导和帮助乡村旅游企业、个人探索新型融资方式,探索开展小额抵押贷款、风险投资、众筹等新型融资方式,加大对乡村生态旅游企业、个体经营户的金融支持力度。
在破解“用地难”问题上,要着力优化乡村旅游用地政策,调整乡村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从结构调整中挖掘旅游用地潜力。逐渐强化农用地的复合利用,积极推动农村闲置农房开发乡村旅游工作,盘活农村沉淀资产,挖掘农用地潜力,拓宽乡村旅游发展渠道。
活化村庄资源 还原村庄风貌
目前,我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和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推荐项目“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首批申遗遗产点名单的上川岛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大洲湾遗址,3项世界级乡村旅游品牌,以及50多个国家级乡村旅游品牌等。
然而,《报告》认为,江门旅游资源开发总体上还停留在观光旅游和浅层次休闲度假功能上,对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地域文化价值发掘和创新不够。特别是在乡村建设的实践中,缺乏对乡村文化的深入挖掘和活化,一些中小景区文化主题不鲜明,不能真正吸引游客、留住游客。
《报告》指出,我市高层次乡村旅游规划和开发人才较少,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素质的乡村旅游企业管理人才和优秀旅游服务人员缺乏;乡村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以本地及周边村民为主,普遍层次低,创新意识弱,体系没有形成,经营管理水平和旅游服务质量不高。
《报告》建议,我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打破传统思路模式,深挖乡村在自然风光、建筑风情、农事体验、历史民俗、乡绅名人、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资源,抓住关键内涵符号,活化村庄资源,还原村庄风貌。
一方面,要立足我市实际,充分挖掘岭南民俗文化、华侨文化、白沙文化、海丝文化等的丰富内涵,突出抓好一批重点景区建设,力促旅游产品凸显地域特色、提升服务档次。尤其是要充分发挥开平碉楼与村落、梁启超故居、崖门海战遗址等文化旅游资源的龙头带动作用,高起点抓好相关景区开发建设,进一步凸显人文景观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出旅游名牌。
另一方面,要加强文旅融合、农旅融合、林旅融合、侨旅融合,积极推进实施好富有侨乡特色的乡村文化主题公园、乡村精品民宿建设,形成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增强全链条旅游消费新产品的供给能力。
这其中,《报告》认为,我市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营销服务。抢抓大湾区建设机遇,积极主动与粤港澳城市开展旅游合作,将我市乡村旅游打造成大湾区“一程多站”的亮点。创新举办各类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丰富乡村旅游内涵,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
人才培训和引进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因素。《报告》提出,江门可以聘请专业人才参与到乡村旅游规划和开发中,同时鼓励院校设置与乡村旅游密切关联的特色旅游课程,提供学生在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实践和工作机会。
《报告》建议,我市要着力改善乡村旅游景点道路交通状况,完善旅游标识系统,推进景区道路建设工程,以提高乡村旅游景点的可进入性与旅游活动的安全性、舒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