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旅游:绿荫下蕴藏巨大市场
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洞天福地,日益成为中外游客休闲、养生度假的目的地。黑龙江北极村国家森林公园、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广东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从北国风光到南方水乡,从西部戈壁到东海之滨,一个个森林公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中国森林旅游持续快速增长。
森林旅游成旅游产业新亮点
12月16日,2018中国森林旅游节在广州开幕,全国各地观摩团成员、市民群众5000余人参加,森林旅游再次成为人们热议话题。
“我国的森林旅游年游客量已经突破16亿人次,约占国内旅游人数的30%。”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在开幕式上说,森林旅游已经成为林业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大亮点,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福祉的大事业。
近日,记者来到广州市从化区石门国家森林公园,虽然天气渐冷,但是园内来欣赏红叶的游客仍是络绎不绝。广州刘女士笑着说:“平时总是听人说北京香山的红叶有多么美,石门红叶虽然没有想象中的多,但是拍照片、发朋友圈已经是足够了。”
靠山吃林,这句话正在变化,伴随着森林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森林正以另外的方式实现其价值。位于黑龙江省南部的柴河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卫星林场,伐木产业养活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为保护森林资源,2014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面对停伐,林业工人经历了一段“阵痛期”。在当地的优惠政策扶持下,依靠丰富的森林资源,大部分林业工人选择了“再创业”,经营农家乐、家庭旅馆、搞特色养殖种植……
也是2014年冬天开始,卫星林场内的威虎山雪村开园,推出了赏雪、玩雪的冬季森林旅游线路,游客量持续增加。林业工人胡秀英与丈夫合办的家庭旅馆也红火了起来。“天气越冷,雪越厚,游客来得越多。”胡秀英告诉记者,冬季旅馆的床位几乎天天爆满,游客通过网络和电话预约客房,已经订到了春节,像林区产的木耳、蘑菇尤其受欢迎,有的顾客吃完还要买几兜带回去送朋友。
从观光游向多业态发展
在过去的40年里,我国的森林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森林的价值也从“砍树卖木材”到“看树卖景观”、从“把林产品运出去”到“游客引进来”的转变。
森林旅游呈现多元化发展。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郑群明说,随着公众出游选择日益丰富,森林旅游正从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旅游与森林体验、森林康养、休闲度假、自然教育、山地运动、生态露营等多业态并重的方向转变。
“过去主要是以观光游为主,老少皆宜,现在森林旅游越来越细化,游客追求的体验愈加多元化。”郑群明说,随着消费者出游动机与森林旅游产品偏好的多样化,热衷于山地运动、森林康养的群体正快速壮大,不少游客对徒步穿越丛林、探险等也表现出浓烈的兴趣。
中山大学二级教授彭少麟也认为,森林旅游的内涵已经不断发展,不仅是以前简单的观光游玩,而是与其他东西相结合,呈现多元化的一面。“传统的森林旅游主要是看风景、看颜色、看种类,主要是从美学的角度欣赏景色,现在的森林旅游,已经慢慢向知识旅游、康养旅游、休闲旅游发展。游客追求的不仅是一种感官享受,也是一种知识的积累。”
此外,森林旅游也实现了自身外延的扩展和内涵的深化。广东省国有林场和森林公园管理局局长米明福说,森林旅游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森林生态系统一种自然生态资源,而是依托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展的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健身养生、文化教育等各类旅游活动的总称。而森林旅游的载体更丰富,除了以国家森林公园为主体外,还包括草原、国有林场,以及各类树木园、野生动物园、林业观光园等等。
森林旅游“可持续”仍存隐忧
在森林旅游蓬勃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各类森林旅游地已超过9000处,但大部分森林旅游地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一小部分知名森林旅游地支撑起了森林旅游的“半壁江山”。这一结果,导致部分森林景区在节假日人满为患,而其他大部分森林风景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
此外,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也一直存在。过度的开发利用和人类活动,对森林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未来森林旅游的发展,要以保护森林资源为前提,搞旅游不能大开大建大挖。”米明福说,观光类旅游在未来仍是主体,只有守好森林绿地,培育更多人工建设林地,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甚至是国际性的游客。
特意从武汉赶过来参加2018中国森林旅游节的中科巨能董事长刘登富说,发展森林旅游,对森林的生态利用是关键,旅游设施的建设要建立在不破坏森林原生态基础之上。
彭少麟建议,未来发展森林旅游,要与第三产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森林旅游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特别是应该与扶贫结合起来,一定要将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融入森林旅游中来。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在保护森林的过程中也才有动力。
而森林旅游的外延也可以进一步往知识教育、研学、康养等方向拓展。“森林教育功能肯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游客可以从中寻求灵感,甚至是激发创造活力。”郑群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