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发展文旅产业的时机已经到来。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市场。近年来,石家庄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并将旅游业纳入“4+4”现代产业格局进行重点培育。2017年至今,石家庄已举办三届旅发大会,在提升基础设施、创新产品业态、扩大品牌影响等方面有了根本性变化,树立了旅游新形象,但在旅游业发展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市政协委员纷纷为省会旅游业发展支招。
□本报记者 赵晓华 崔虹 孙会芳
■活力十足的舞龙表演。
■冰瀑美景。
■精彩的民俗表演深深吸引了游客。 本报记者 郄磊 摄
把省会做成京津冀周末休闲提供地
“如何推动全市全域旅游向深度广度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市政协委员李秋水说,近期省政府印发了《河北省旅游高质量发展规划(2018-2025年)》,明确省会旅游发展定位为“河北旅游中心城市”和“京津冀世界旅游目的地重要引擎”。李秋水委员建议,要高质量打造“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梦从这里启航”龙头产品,对河北旅游乃至京津冀区域旅游起到带动作用。
“今年,石家庄将承办第四届省旅发大会,这是展示全市形象的重要机遇,应大视野、大格局、高站位、高标准,办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推动全市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李秋水委员说。
李秋水委员同时建议,应实施“美食+美宿+美物”工程,围绕全民旅游时代家庭游、自驾游、骑行游、自助游的特点,突出地方文化和地方特色,重点鼓励支持主题酒店、精品客栈、特色民宿等住宿接待设施,以及特色美食和特色旅游文化产品的发展,大力推动自驾车、房车、帐篷营地等建设,把石家庄做成市民乃至京津冀的周末休闲提供地。
李秋水委员还建议,不断创新体验式旅游新方式,让游客参与其中,提升游客的参与感、融入感和获得感。
“用故事化的方式,结合人们关心的国家战略和热点事件,就很容易深入人心。自古有‘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之说,到杭州G20峰会采用桥梁作为主会标的意象,再到以赵州桥为原型的大型景观雕塑作品《丝路金桥》新时代‘一带一路’的文化符号,这些文化元素,不管是充实到赵州桥博物馆景区,还是充实到赵州桥的旅游宣传,都会大大提高旅游宣传的文化品位和美誉度,形成对游客的吸引力。”
打造智慧旅游业态 提供个性化旅游大平台
当前旅游业发展也存在着无效供给、供需错位、供给短板与游客需求多样化之间的结构性问题,旅游产品供给不能适应新时代下需求侧多元化、升级型的市场消费。因此,市政协委员周兴伟建议加强旅游业供给侧改革。
周兴伟委员建议,全市旅游业必须发展智慧旅游,整合优势资源,通过打造智慧城市、智慧乡村、智慧旅行社等业态,并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讯终端技术运用于旅游服务中,有效提高旅游服务的便利化水平、创新个性化旅游服务,打造兼具智能服务、数据能力、营销平台的一站式立体解决方案,为游客提供多层次、多维度的智慧旅游产品。
为此,周兴伟委员建议,要积极引导旅游企业参与旅游电商、特色小镇、乡村民宿、旅游创客、主题演艺、游戏休闲、运动健身等“旅游+”特色休闲业态的开发、引进和创新。放大“旅游+体育”,依托正定国际马拉松深化休闲度假旅游营销;做强“旅游+会展”,多组团参加各类国际国内旅发大会,推出系列特色旅游体验线路和创意旅游商品。
用文化理念发展旅游 用旅游方式传播文化
市政协委员李桂玲认为,当前文化和旅游产业相互融合、相互支撑,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新潮向,建议推进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的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只有找准文化与旅游的契合点,才能真正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李桂玲委员建议,应充分发挥政协文史委、档案方志等机构作用,加强对石家庄本土文化的梳理研究,加速研究成果向文化旅游转化运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面文化遗产普查,建立健全历史文化遗存数据库,编制重点历史建筑保护方案。做好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充分利用和整合全市红色文化、工业文化、曲艺文化等,深度挖掘文化底蕴,盘活历史名人资源,展现石家庄魅力;培育以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非遗保护项目等设施和实践活动为支撑的体验旅游、研学旅行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发展文化演艺旅游,推动旅游实景演出发展,打造传统节庆旅游品牌。
无独有偶,市政协委员甄墨也把目光投向了文化旅游。甄墨委员认为,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其实质就在于“用文化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方式传播文化”。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并非简单相加,而是通过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跨界融合,形成具有地方文化内涵的新的经济增长极。推动“文化+旅游”,就是要通过对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挖掘,在旅游产品中“嫁接”文化元素,以文化创意推动文化旅游。
甄墨委员建议,支持重点旅游区域建设特色博物馆,进一步提高旅游文化内涵,传播优秀文化;将创意设计融入景区开发建设。通过“资源+创意”,提升旅游品质,实现文化价值;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坚持衍生发展、包容开放,加强整体营销,做大做强文化旅游市场;打造“文化+消费”创新融合模式,激发居民文化消费行为,形成推动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新动力。
文旅产业发展重在培养人才
市政协委员马瑞说,伴随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人才的稀缺问题亟待解决,建议高校专业教学要快速对接业界实践,达成与业界的紧密合作,承担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责任,实现高校发展与人才双赢。
在马瑞委员看来,实施“石家庄旅游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势在必行。建议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院系实行开放式教学,从教室走向业界,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专业加强与业界合作、与其他高校联手共同培养的新路子。
马瑞委员建议,选择1-2所高校,建设应用型、复合型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培养具有全业界业务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人才;实施高校与业界从业人员互聘,逐步推动专业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还要大力支持发展市内高职旅游职业教育,重点培养旅游星级饭店、旅行社和旅游景点的管理人才,引进从事旅游新业态的管理、策划和经营人才,以及旅游产品策划、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商品设计与开发等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景区规划、景区品牌策划、景区质量监控等管理人才,以及智慧旅游项目研发、设计、运营和维护等技术人才。
让知名景点交通更便利
“目前,石家庄市开通市中心直达周边热门景点的旅游客运专线还不够。”针对这一问题,市政协委员陈建锋建议开通直达赵州桥景区、柏林禅寺的旅游公交专线。现有202路公交车从火车站到栾城,已经延伸到赵县与栾城交界处的岳家庄桥,距赵州桥和柏林禅寺只有10公里左右,从硬件设施上已经具备条件。
陈建锋委员希望尽早启动京石邯城际铁路规划,使其途经赵县并设立赵州站,这样既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又方便南部居民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