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风生水起正当时

从农历腊月初八起至“二月二”,海东市精心策划了“过海东欢乐大年,赏河湟民俗文化”为主题的“青海年·醉海东”系列活动。在海东市乐都区朝阳山片区,平安区袁家村、河湟新区,互助土族自治县土族故土园5A级景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川垣新区、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新区和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镇等地,举办千人共品腊八粥、“敲平安钟、击祥云鼓”钟鼓齐鸣、“千人共饮一海酒”、冰雪嘉年华、拉面大赛等活动,让青海省群众和游客体味到原生态的“年味”,共贺新春佳节的到来。

“青海年·醉海东”系列活动把海东“压箱底”的河湟文化集中展示给广大人民群众和游客,将文化、旅游、体育、商贸深度融合,力求打造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推动青海省全域全季节旅游深入发展。

这是青海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部门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历史机遇,围绕文化旅游名省建设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一个定位、两个方向、五三布局、十一大关系”旅游发展新理念,全省文艺创作生产日渐繁荣,文化遗产保护取得重大进展,对外文化交流不断加强,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振兴战略,“大美青海”品牌形象推广取得突破,文化旅游业正加速成为全省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增收富民的美好事业。

downLoad-20190212085929.jpg

1月17日,作为海东市“青海年·醉海东”2019“两节”文化系列活动之一的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纳顿风情街美食嘉年华活动精彩开幕。

downLoad-20190212085612.jpg

风情街内热闹非凡、年味十足。

downLoad-20190212085950.jpg

前来采购年货的各地游客络绎不绝。本报记者 黄灵燕 摄

融合:给文化“加码”

2018年岁末,由青海省演艺集团创排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唐卡》经过多次的提升、打磨,隆重推出文旅版,再次亮相青海大剧院。这部入选201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艺术作品项目,列入2017年度青海省重点创作剧目,代表青海的一个文化符号,已经不仅仅是一部舞台艺术精品,同时也是一件高品质的旅游文化产品。

2018年11月29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挂牌成立。

在正式挂牌成立之前,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就已经越走越近,文旅融合已成现实发展方向。

2018年以来,围绕文化名省、旅游名省建设目标,青海省文化和旅游部门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完善政策体系,挖掘整合优势资源,加快建设重大项目,发展壮大精品产业,打造培育特色品牌,统筹推进文化旅游在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对外交流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扎实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青海省文化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以创新为引领,把民族性和时代性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抓好具有青海特色的重点精品剧目创作,努力打造文艺“高峰”。坚持问题导向,以补齐基层文化短板、打牢基层文化发展基础、改善基层文化民生为目标,大力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文化惠民工程。依托青海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生态文化,挖掘整理特色文化,推动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搭建各类平台,培育壮大特色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扎实推进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为进一步形成充满活力、规范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提供了坚实保障。有效推进了江河文化博物馆(民族文化艺术中心、非遗博物馆、柳湾彩陶博物馆)、省博物馆升级改造等省级重大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以文化和旅游部在青海省召开的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为契机,以文化和旅游部与省政府共同签署《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为抓手,确定了近三年文化和旅游部帮扶青海省文化建设的8个方面共54个项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文资源是发展旅游的基础,旅游集物质消费与精神享受于一体,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

在工作实践中,青海省文化旅游部门深深体会到,只有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才能凸显青海文化旅游的地位和价值;只有积极融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才能发挥青海文化旅游的软实力;只有始终融入各族人民生活,才能激发文化旅游的持久生命力和创造力。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通过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引导各族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让人民群众增强文化自信,让人民在文化旅游生活中弘扬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激发文化旅游在青海大地的持久生命力和创造力。

融合:为旅游“赋能”

从去年冬天开始,青海省以“探大美奇景、赏大美冬韵、品大美民俗”为主题,推出11大类, 100余项旅游活动,全面展示我省冬春季旅游新线路、新产品,壮大青海省冬春旅游产业,使青海省旅游向全域全季全时均衡发展。其中乡村旅游文化之旅、民俗风情体验之旅、“非遗”宗教文化之旅、摄影采风美景之旅等“文化味儿”十足,掀起青海省冬春季旅游新高潮,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青海省,徜徉于特色民族民间文化世界,让青海的冬春季旅游由“冷资源变为热产业”。

统计数据表明,2018年1到10月份,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101.54万人次,同比增长20.3%;旅游总收入456.69亿元,同比增长22%,均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中国旅游研究院与蚂蜂窝网站发布的大数据平台监测数据表明,青海旅游的关注度达到346%,位列西北之首。

青海省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青海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青海省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加快推进青海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域旅游产业改革创新区、自驾车旅游示范省、生态旅游示范省等的创建工作。2018年共安排5000万元旅游发展引导资金,新建改建148座旅游厕所,将于2019年旅游旺季投入使用。安排271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乡村旅游扶贫,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5家,实施旅游产业扶贫项目50个,培育乡村旅游创客基地3家,落实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村规划编制公益行动20个;开展乡村旅游扶贫“送客下乡”活动。旅游项目投资建设力度加大,筛选出65个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应好的旅游项目,纳入青海省发展改革委“十三五”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库中。

文化推动旅游提质升级,旅游促进文化繁荣发展。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挂牌成立给文化“加码”,更为旅游“赋能”。

进入2019年,青海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工作翻开了新的一页,新时代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正向纵深推进。青海省将围绕文化名省、旅游名省建设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完善政策体系,挖掘整合优势资源,加快建设重大项目,发展壮大精品产业,打造培育特色品牌,统筹推进文化旅游在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对外交流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扎实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把青海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

青海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风生水起正当时!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