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乡村”插上交通旅游新翅膀

2019年春节,记者回到家乡,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婺源县。路上,记者偶遇了一对北京来的夫妻,因为听闻婺源景色美,交通又方便,于是他们选择婺源作为旅游过年地。

作为一颗镶嵌在皖、赣、浙三省接壤地的“绿色明珠”,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是全国唯一一个全域被授予3A级景区的县。截至目前,婺源拥有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3个。5A级乡村旅游点数量位居全省县级第一,4A级旅游景区数量全国县级第一。

近年来,婺源县声名远播,随着婺源高铁站的开通,全国各地的人士乃至国际友人蜂拥而至,婺源县的旅游业发展迅速。

油菜花田不断壮大,新的景区不断开发,数条公路蜿蜒入村,无数建筑拔地而起,婺源居民也招待了无数踏青、过年、跑马拉松的旅客。旅游业给婺源带来了收入,带来了便利,给婺源人的生活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

对于旅游业带来的变化,春节期间,记者走访亲友,听到了不少婺源人给出的答案。

交通与旅游

财政部门工作人员刘敏(化名)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的采访时表示,交通的极大改善是旅游业给婺源人民带来的最好的礼物。“近年来,因为大力发展旅游业的缘故,婺源县的交通建设得到很大的发展,乡村公路建设成就突出,而对当地发展至关重要的的婺源高铁站的建成,更与旅游业的成绩分不开。”

她补充道,“在小县城建高铁站,全国都少有。”

据了解,婺源县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故里,然而一直以来,当地交通不便都是一个大问题。

婺源是典型的山区县,全县三千平方公里,85%都是山地,“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山清水秀路难行”都是其道路交通情况的真实写照。已在上海定居的婺源人吴明(化名)回忆道,在早年求学的时期,她只能坐山路公交离开婺源,路途十几个小时,颠簸难忍,还遇到过“路霸”的敲诈勒索。

“那时候,即使再想家,考虑到路途艰难,路费也难凑,也只能忍着。”吴明如是感慨。

近年来,婺源县极力发展道路交通建设,在省市的支持下,景婺黄、景婺常两条高速公路顺利通车,婺源作为交叉点,一举连通江西、安徽和浙江三地;京福高铁与九景衢铁路(九江-景德镇-衢州)“十字交汇”;农村公路建设总里程近2000公里,所有建制村实现“村村通”。这段农村公路将1个国家5A级、13个国家4A级景区和婺源打造的29个美丽乡村、274个新农村串珠成链、连线成环,形成了“半小时通达圈”的旅游新格局。由此,婺源从过去偏远闭塞的山区小县,逐渐融入到长江经济带发展圈。

2018年底,婺祁高速公路(赣皖界至婺源段)新建设项目开工,路线全长40.68公里,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预计工期三年,总投资75亿元。

而对婺源人民生活出行影响最大的,还要数婺源高铁站的建成。

婺源站,即婺源高铁站,是京福高铁、九景衢铁路上的一个铁路枢纽站中型站。该站距离婺源县城仅3公里,于2015年7月开始通车,当年贯通京福高速铁路,2016年贯通杭新景高速,2017年12月底正式贯通九景衢铁路。目前,婺源到上海和到北京都只需4小时左右,居民出行方便,婺源旅游业的发展也被大幅推动。

不少在外务工的婺源人对记者表示,以前他们是几年回一次家,现在是想家了拎包就走。而春节期间来婺源旅游的旅客也表示,婺源的交通发达,方便了他们的旅游出行,且县内乡村公路通畅,还可以随时自驾游。

此外,记者从婺源县政府部门方面获悉,2018年婺源县接待游客237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20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9%、30%,实现年接待游客人次连续12年全省第一。财政收入也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连年上涨。这些都与交通建设的发展不可分割。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乡村公路的建成,由中国田径协会、江西省体育局、婺源县政府共同主办的婺源国际马拉松赛应运而生,这是目前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县级马拉松赛。刘敏表示,她与同事都参加了2018年11月的赛事,还与不少国际友人拍照留念。

旅游发展推动了交通建设,而交通建设更是反哺当地旅游业,婺源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得以开发,而能随时到周边省份自驾游也让婺源人的生活更加丰富。

支柱产业

婺源政府部门人士付兴(化名)对记者表示,从财务方面,暂时无法详细计算当地到底有多少收入是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比如旅游业会带动当地建筑安装、公路建设方面的发展,随之增加了税收,但旅游业是婺源县毫无疑问的支柱型产业。

据其介绍,受益于国家精准扶贫的落实和旅游业的发展,婺源县的贫困率不断下降。最新的数据显示,2018年,婺源实现10个贫困村“摘帽”和1943名贫困人口脱贫,全县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4.65%下降为2018年的1.29%,累计退出贫困村17个。

据悉,婺源在旅游公路沿线打造的29个美丽乡村和274个新农村,使之成为“零门票”景观村。如今,不少景观村更是发展成了民宿、摄影、写生、皇菊、冷水鱼等特色产业村。记者途径婺源篁岭村时得知,以前该村位于山崖上,交通不便,住宅难以扩张,生活也不便利,而今几乎篁岭全村人都已搬到了村外,居住在更大的房屋内,只在旅游旺季上山招待旅客。

婺源全县人口仅有36万,而每年接待的游客就达到2000万人次,相当一部分的婺源人择业时选择了旅游业。据统计,婺源直接从事旅游人员达8万人,间接受益者超2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0%。

“老百姓大多从旅游业发展中得到了实惠。乡村建起许多农家乐、民宿,农民不用出去打工,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付兴表示,近年来,婺源外出务工的人已经越发少了,2018年旅游综合收入220亿元,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婺源当地的民宿、酒店、饭店、商场、民俗小店,相当一部分的收入来自于旅客。

一位旅行社的老板向记者表示,自从2001年婺源的旅游业开始发展,原本在外务工的她及时回乡转行,在家乡做出了自己的事业。“在家乡就能挣到钱,谁愿意背井离乡,在外面拼斗呢?”

上述老板告诉记者,2018年,她的旅行社收入达到了近年来的高峰。她相信,婺源的旅游业发展形势会越来越好。

“也有不好的地方,婺源本地人平日到乡下游玩的时候,找饭馆和住宿地的困难增加了,另外,婺源当地现在的物价直追北上广。”定居上海的婺源人吴明表示,她去本地的奶茶店和咖啡店,发现一些店内的最低消费已达到了上海市中心的标准,且日常用品也出现年年涨价现象。

除了经济变化,旅游业带来了更丰富的精神生活。

在婺源县城的江边公园,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正拿着相机拍照,他笑呵呵地对记者说,“最大的变化,我觉得是生活中可以见到很多人,还会见识到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来婺源的人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他常常给人指路,也喜欢和人交流,一位年轻的驴友教会了他上网用微信,而一位摄影师指点过他如何用相机抓拍美景。

老人表示,随着来自各地乃至各国旅客的增多,婺源人的眼界也在增长。不少婺源人现在也学会在业余时间发展个人爱好,他的朋友有学拉二胡的,有学吹唢呐的,有唱京剧的。由于县城一江两岸工程等的完工,他们这些老人有了更广阔的场地聚会休闲。

“生活好了,环境好了,我们才能享受时代的美好。”老人说完,很快加入了婺源文化广场上跳舞的队伍。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