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京浅草 视觉中国 图
1
每一个成功的景区背后,都有一个“保驾护航”的游客服务中心。
游客中心最早起源于美国,至今已有百年发展历程。国内“游客中心”的概念则在改革开放之初从国外相关著作中引入,在《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将游客中心定义为“旅游景区设立的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游程安排、讲解、教育、休息等旅游设施和服务功能的专门场所”。
游客中心是风景旅游区的概貌展示中心、信息提供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是人们真正认识风景旅游区的第一个窗口,其独特的形态给游客最鲜明、最牢固的印象,影响对整个风景旅游区的定位,对提升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
周边风景尽收眼底
日本对观光旅游业十分重视。1964年正式实施的《观光基本法》中,提出把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来发展,并明确了国家、地方自治体、民间团体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各项义务和权利。为了提高旅游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准确性,日本政府于1963年6月设立了审议旅游相关政策的“旅游政策审议会”,负责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各种咨询建议等事项。旅游政策审议会为日本政府献计献策,对日本旅游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在日本,一些旅游城市除了建立统一的游客中心之外,还会在热门的景区邀请专业建筑师打造别具一格的“城市会客厅”。位于东京浅草的文化旅游信息中心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浅草雷门寺是东京旅游必到之处,游人如织。受东京台东区政府委托,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设计了浅草文化旅游信息中心,作为台东区的文化中心和旅游支持地。浅草文化观光中心高8层,外观抢眼,内部包括了旅游信息中心、会议室、多功能大厅和展示空间等。中心门口竖立的指示牌用图示的方式标明了楼内提供的多种服务,方便各国游客前来寻求帮助。
一楼是信息总服务台,提供多种语言的观光咨询问题和免费地图手册,同时设有自动取款机,方便游客兑换外币。二楼是观光情报中心,提供公用计算机和免费网络,以及一些当地民俗文化的展示和介绍。另外,还有专门给妈妈们使用的母婴室。其他楼层则是会议室、展览室及办公室。大楼顶层是一个展望平台,如果走累了,游客可前往休憩。
建筑整体以8个木屋作为建筑单元,外观由不燃杉木集成,运用江户建筑“切妻”式样的屋顶轮廓勾勒各楼层立体剪影,兼容现代与古典之美。空间内部,则以“探索、呈现、协助“为主轴,和外观同样动人而优雅。建筑师表示,“一层层的小木屋可以让人感受到与地面、地球亲近的关系,我希望再建人与地面的关系。”在一百多年前,东京大都是这种尺度的建筑,人们也很享受这样的城市,人与土地的关系相当亲密,隈研吾希望能够通过看似独立单元的木屋形式,激起被人们遗忘的回忆。
自然材质始终是隈研吾建筑语言的关键字。在浅草文化观光中心,他以杉木及穿透玻璃为立面素材,将八栋小木屋如同“叠叠乐”一般向上堆,与斜对面的浅草寺遥遥呼应,却又以高达8层楼的垂直立面与水平街道相互对比。由于建筑物面向浅草寺,在高处看下去,整个浅草风景尽收眼底。东京历史最悠久的下町风情在此一览无遗,还有东京最高的建筑物天空树做伴。
成为一个生动的界面
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植物园游客中心和植物园一道成了游人们乐于“打卡”的地方。
游客中心造价2800万美元,包含了众多可持续的环境特征,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一万平方英尺(约合929平方米)的生态屋顶。该项目获得了纽约市公共设计委员会授予的杰出设计奖。两万平方英尺(约合1858平方米)的游客中心被设计成了城市与布鲁克林植物园之间的交界处,从街边林立的钢筋水泥丛林转换为植物园内赏心悦目的景观。游客可从华盛顿大道经过一座弯曲的玻璃格架进入植物园,然后再进入主要园区。
这座蜿蜒起伏的玻璃大楼嵌入植物园东北角原有的小山坡内,看起来就像沿着现有的地形延伸而出,通往占地52英亩(约合21万平方米)的植物园。它的弧形玻璃墙壁使植物园的景色变得朦胧,烧结多孔玻璃可过滤光线,防止鸟类冲撞游人。
建筑北立面与南立面形成对比,建造在原有的狭道中,从而提高了热效率。北立面的天窗玻璃连同南墙的烧结多孔玻璃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热增量,并使自然光照最大化。地热交换系统为室内空间供暖和制冷,而一系列的雨水庭院收集雨水径流并过滤,改善对暴雨的治理。
树叶形状的生态屋顶种植了超过4万株植物,其中有草坪、春季花球、多年生野花,为植物园增添了新的试验性植物种类。绿色屋顶在一年中不断变化,改变建筑的季节性特色。靠近华盛顿大道的建筑屋顶由褶皱铜皮覆盖,与植物园的标志性建筑、建于1917年的行政大楼相互呼应。
游客中心的建筑师表示:“布鲁克林植物园是城市中的一片非同寻常的绿洲,也是一座鲜活的博物馆,收藏的内容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我们将游客中心设想成一个生动的界面,吸引人们从城市拥入植物园,显示了建筑与景观之间鲜明的相互作用。正如植物园能吸引人们前来漫步一样,我们设计的游客中心也不可能一望即知全貌,而是像看电影一样,需要不断地去发现,不断地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