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下半场,“品质游”成发展关键

作为大众参与度最高的产业之一,旅游已经大众普及。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数字显示,2018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55.39亿人次, 比上年同期增长10.8%。在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之后,旅游行业进入了下半场,开始向“好不好”转变。

当国民旅游需求从美丽风景向美好生活转变,观光游比重下降已经成为趋势。“既要美丽风景,也要美好生活”的新动能,推动旅游高端化、个性化、休闲化消费稳步攀升,旅游从业企业也在积极适应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商业模式,探索跨界融合,实现多元化供给,以“品质游”打造核心竞争力,探索可持续发展之道。

多元化供给,差异化竞争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近期在两会期间答记者问时说:“一年人均要出游4次,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大众旅游时代。”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品质旅游发展报告》显示,旅游已经成为国民大众的日常生活选项,消费意愿连续四年排名第一位;70%左右的游客出行选择的是非景区以及非核心城区;个性化、体验性、定制旅游则更加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由此可见,一方面,旅游市场容量不断增加,参与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多;另一方面,传统的标准化旅游产品,已经难以满足各类游客个性化需求。从多家券商的分析和旅行社的业绩表现来看,受同质化、价格战等因素的影响,传统旅游业务利润不断被压缩,而利润相对较高的康旅、文旅、农旅、研学游和出境游成为各个旅游机构竞争的焦点。

为了满足新时代下游客更个性化、品质化的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各个旅游机构的共识。如途牛通过产业链纵深挖掘和多行业资源整合,在巴黎、东京等地建立了海外目的地服务中心,提供更全面的酒店、门票、用车等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的发展也推动途牛首次实现上市以来全年Non-GAAP盈利1090万元。而另一家近年来发力旅游业务的港股上市公司丰盛控股(00607.HK),也选择从供给侧发力,避开与旅游机构传统业务的正面交锋。虽然是旅游市场的新秀,但是该公司多年来在国内的南京、文昌、威海、重庆等省市和澳大利亚、新加坡等海外地区,整合了众多线下基地,包含度假村、健康基地、酒店、餐饮、文创、商业休闲街区等各种业态。这些重资产的旅游资源,为品质旅游在供给侧提供了新的内容,无论是用来打造特色康养线路,还是进行全球分时度假,又或者发展休闲度假产业,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足够的竞争力,这也让旅游行业后来者丰盛控股底气十足——能整合众多线下资产,公司实力可见一斑。

“品质游”考验企业综合能力

纯玩无购物、高端酒店、专属导游、精致小团、定制游等高端游成为2018年国内旅游升级发展的关键词。以澳大利亚为例,截至2018年9月,该国接待了130万中国游客,同期内带来了约81亿美元的旅游消费,占国际游客消费的四分之一以上。2018—2019年旅游季,全球每5个赴南极游客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中国已经成为南极旅游“超级大国”。旅游的品质化消费诉求,带动企业产品研发、业态创新。去年12月,驴妈妈和银行、科研院所、景区等领域代表,共同组成“先游后付诚信联盟”,发布“先游后付”新品牌,提供“先出游、后付款”的旅游体验。丰盛控股则利用自己在中医中药、健康管理、健康运动等产业资源,推出了松赞、文昌、武当山等地的特色文化旅游、健康旅游线路,以文化、健康、养生等,构建竞争壁垒,打造核心竞争力。

旅游行业微利也倒逼从业企业加速合纵连横。春秋、途牛、同程等与航空公司达成合作,阿里集团与万豪国际集团全面打通会员体系,通过合资公司共同运营线上平台,部分旅行服务商还介入景区和酒店投资与运营管理。以资源整合和资本运作见长的丰盛控股,则选择深耕供应链,将触角伸向机票、门票、酒店等上游资源端,为OTA、旅行社、代理商提供资源代采、营销支撑、金融支持等各类助力服务,帮助旅游服务机构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经营利润。而携程为了加固护城河,开放旅游度假、门票玩乐、实体门店、定制旅行、会员、分销等25大产品线的加盟与合作,支持全球各类旅游合作伙伴,并将重点关注旅游业里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旅游已经从少数人的享受走进国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我国旅游经济正在进入大众旅游新时代、全域旅游新方位、品质旅游新阶段;老百姓的旅游消费诉求正在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精不精”。在旅游行业的下半场,“品质游”的发展大幕正徐徐拉开,对从业企业综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像体育赛事,单项冠军在铁人三项里,不一定能拿到好的名次,只有整体素质好的选手才能笑到最后。当然,对旅游消费升级需求迫切的消费者,乐于见到竞争激烈的局面,就像旅游行业的上半场那样,只有充分竞争,才能大众普及。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